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3-09-01 20:47:02
中秋的來歷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
根據(jù)我國古代歷法,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短茣•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秋的傳說
中秋節(jié)原是豐收的節(jié)日。在中國農(nóng)業(yè)社會,農(nóng)民在豐收的季節(jié)里,總要大事慶祝一番。
這個節(jié)日之所以成為佳節(jié)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guān)。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xiàn),照亮大地,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xiàn),大地上的農(nóng)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zāi)難。人們于是把他擁立為王。
后羿當(dāng)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
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昆侖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藥,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藥偷來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后來,大家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祭。
中秋的習(xí)俗
1.賞月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xí)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shè)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fēng)更盛,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jié)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
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fēng)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fēng)俗。
2.吃月餅
我國中秋有吃月餅的習(xí)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jié)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dāng)做禮品送親贈友,聯(lián)絡(luò)感情。
3.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fēng)俗。
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習(xí)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
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各色彩紙繪各種圖案。中秋夜燈內(nèi)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描寫中秋的詩詞
01.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出處:
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02.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出處: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譯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枝上安歇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家。
03.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出處:
唐·李商隱《嫦娥》
譯文:
燭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風(fēng),銀河漸漸沉沒,晨星漸漸消失。嫦娥應(yīng)該也會后悔當(dāng)初偷吃靈藥,面對碧海藍天,日夜思念人間。
04.
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出處:
宋·晏殊《中秋月》
譯文:
銀河瀉影,佳節(jié)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滿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卻羈旅他鄉(xiāng),一個人孤獨地站在角落,無法團圓。也許嫦娥也像我一樣,她也未必沒有惆悵和怨恨!你看,那月宮也是清冷的,連桂樹也在孤單搖曳!
05.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處: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注釋:
把酒,端起酒杯。宮闕,宮殿。瓊樓玉宇,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弄,這里指跳舞。朱閣,朱紅色的樓閣。綺戶,雕花的窗戶。嬋娟,美好的樣子。
06.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出處:
宋·蘇軾《中秋月》
譯文:
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zhuǎn)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fēng)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描寫中秋的好句
01.
人們習(xí)慣將“中秋節(jié)”冠以“中秋佳節(jié)”之名。因何許之以“佳“字?也許,秋之高潔,月之華潤,夜之爽朗干凈,讓人身心諧和,倍感舒適。皎潔的月光映照著溫情的暮色,歡快的曲調(diào)應(yīng)和著親切的笑語,撩撥起人們浪漫的情懷,將“佳節(jié)倍思親、明月愈增輝”的中秋氛圍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02.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中秋對文人是宣泄感情的最好時光。古往今來,那中秋的一輪如情似夢的圓月,曾引來多少文人墨客的妙筆生花,驚奇詠嘆。
03.
秋空明月懸,此刻月圓滿。而人間的思鄉(xiāng)之情,卻在此時溢滿心頭。離開家鄉(xiāng)的人,無論走多遠,都難忘故鄉(xiāng)的那一輪明月,無論在何方,都會懷念故鄉(xiāng)的親人,我們只有把思念托付給那一脈幽幽的月光,給夢中久違的故鄉(xiāng)。
04.
華夏兒女賞月,千家萬戶飲瓊漿,大地鋪銀光。鞭炮齊鳴,鑼鼓敲響,少女舞姿多優(yōu)美,吹拉彈奏,歌聲悠揚。廣寒仙子,思緒萬千,決心不住寂寞處,乘坐嫦娥號飛船,日夜兼程回故鄉(xiāng)。
05.
自古月圓月缺千百度,閱盡滄桑無數(shù)。這月,以它慣有的寧靜和皎潔,向人世間傾瀉著充滿詩意的光輝。掬一捧月華入懷,你是否感受到它的纏綿,你是否感受到它的通透,你是否感受到它似一個超然飄逸的隱者,給了人們無限的寄托呢?融融的月夜,翦翦的秋風(fēng),這世間多少的相思離情、惆悵迷惘都被融化到這無邊的月色之中。
06.
中秋佳節(jié),一年一度金風(fēng)送爽,花好月圓。耳畔似飄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柔曼古曲,眼前或幻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江南奇觀。于是神遇,于是向往,于是搜尋憧憬,于是上下縱橫。“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古今無變,南北同光,仰望天上明月,不覺心猿意馬,浮想聯(lián)翩。
07.
中秋的月亮不一定都能看到。天氣晴朗的時候,一輪圓月懸掛蒼穹,如鏡如夢,似紗的月光籠罩著大地,一切都變得夢幻般朦朧、誘人,可以引起人的許多遐想,甜美的、傷感的、已逝的、未來的。陰雨的天氣,天空只是一片灰蒙蒙,月亮了無蹤跡,所有的思緒只有在心底默默地流過,所有的祝愿、祈盼也都只有在心中默念,沒有月光灑在親人的臉上,陰雨天的中秋也有些許遺憾。
08.
輕輕地拉上窗紗,讓月光灑滿一地,擁著軟枕甜甜入睡。幸福到來時,我們要珍惜她,擁緊她,生活才不會有遺憾和殘缺,才會感到頭頂?shù)脑铝劣肋h是圓的。月缺時我們要積極追尋,耐心等待,時機成熟月亮就會圓的?,山頂?shù)纳夏且惠喢髁恋膱A月,像生活,像祝福。
09.
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感受月亮帶給我的夢幻與美妙。
10.
中秋的月亮,清雅而端莊,似一位柔美矜持的仙女,在遙遠的天際靜靜地微笑。那流水般的月華,秀色旖旎,一如美人的白紗,輕柔地飄拂,將一份柔情淡淡傳遞,讓人間變得晶瑩而圣潔,幻若仙境。秋水多柔情,秋月多娉婷,在這秋水芙蓉、秋月如玉的夜晚,怎么能不衍生出美麗動人的故事?中秋的月夜人們對月抒懷,留下了多少觸景生情的篇章,中秋的月亮帶給人們無限美麗的遐想……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