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及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本單元講述了約170萬年前元謀人出現(xiàn)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的歷史。1.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經(jīng)歷了遠古時代、農耕時代和傳說時代。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經(jīng)學會用火,并會保存火種。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種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欄式建筑,種植水稻。4.炎帝和黃帝被后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堯、舜、禹時期實行禪讓制。5.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啟繼承父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6.夏、商、西周三朝的開國君主分別是禹、湯、周武王。7.西周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實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了局勢,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8.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示、會意、形聲、假借等造字方法。9.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zhàn)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10.商鞅變法:(1)商鞅變法的根源是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xiàn),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2)“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最能體現(xiàn)封建性,促使秦國向封建國家轉型,是改革的核心措施;“鼓勵耕織”“獎勵軍功”使秦國國富兵強;“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觸犯了守舊勢力的利益。“確立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是影響深遠的一項措施。(3)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zhàn)斗力,為以后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基礎。(4)商鞅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留給我們的啟迪是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11.把成都平原變成“天府之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李冰修筑的都江堰。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思想領域形成的學術繁榮局面(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百家爭鳴。13.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發(fā)展為“仁政”。
14.能正反兩個方面看問題(辯證法)的思想家是老子;主張“兼愛”“非攻”的思想家是墨子;商鞅的主張與百家爭鳴中法家代表韓非的思想主張最相似。法家思想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最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秦始皇的治國思想是法家思想。
編輯推薦:
2023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shù)線等
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中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