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2-05-26 16:13:28
表現(xiàn)手法
表現(xiàn)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xiàn)方式。
表現(xiàn)手法有托物言志、側(cè)面描寫、正面描寫、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揚先抑、襯托、卒章顯志、象征、照應、寓情于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渲染、虛筆、虛實結(jié)合、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動靜結(jié)合、動靜相襯、大手筆、層遞、深化主旨、以小見大、點面結(jié)合、主次、遠近、通感、白描、繪聲繪色、對比、設置懸念、聯(lián)想、想象等。
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襯托、對比、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畫、寓莊于諧、聯(lián)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簡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句的表現(xiàn)手法
簡析:該句純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勾勒出了田園生活圖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辭藻,而以最經(jīng)濟、最省儉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其特點是:抓住被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幾筆,形神逼肖。
修辭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和藝術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
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nèi)容博雜。主要的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
⑴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為形象的作用。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滾滾東去的江水,寫出了愁緒的多與綿長。
例析: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標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稱
例析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簡析:“朱門”指代居住在驪山宮的顯貴之家,反襯宮門之外的凄慘景況。
例析2: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簡析:“金戈”指金屬制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zhàn)馬。這里“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⑶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現(xiàn)極為突出,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危樓高百尺”等。
⑷對偶:用結(jié)構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nèi)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例析: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的第三、四句修辭方法是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⑸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⑹設問和反問:設問是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jié)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例析1:“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簡析: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yè)績。
例析2:王安石的《題烏江亭》:“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簡析: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diào)了歷史之必然。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