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4-10 17:55:42
2、秦始皇大興土木,修阿房宮,筑萬里長城。
3、漢代王昭君出塞,為帝業(yè)實施和親政策。
4、魯迅就如何對待外國文化問題,寫了《拿來主義》。
5、我國當前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
6、清代搞閉關鎖國,行不通后又搞求榮賣國。
解析:
本題重在訓練從多種材料中找到內在聯(lián)系緊密的東西,并結合實際生活選好議論角度,確立議論的論點。
就材料而言,第1、3、4則材料都有聯(lián)系,均表現(xiàn)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國和外族)學習;第5 則材料說的是當今所面臨的問題,是我國現(xiàn)行的根本國策;第6則材料說的是閉關鎖國政策,與1、3、4 則材料也有聯(lián)系;而第2 則材料與其它各項聯(lián)系不大。其中,第1、3、5則材料構成相同關系,又與第6則材料形成對比關系,正反角度皆可切入。而第2則材料為干擾項,需排除。
搞清這些關系有助于整體上把握材料的精神,為立論說理打下基礎。文章標題可擬定為:《今天還要“拿來”》《從胡服騎射說起》等。
例9: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當代著名作家池莉說:“一個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聰明人,一生沒做好一件事。”
2、法國畫家雷杜德一生只畫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記錄了170種玫瑰的姿容,繪成了被譽為“玫瑰圣經”的《玫瑰圖譜》,至今無人逾越。
3、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建樹廣泛的通才形象:蘇東坡是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
解析:
審題時,應首先該排除干擾內容“林語堂先生”,因為第3則材料講的其實是蘇東坡是個“通才”。接下來分析三則材料之間的多種關系。從池莉的角度,可提煉出“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的觀點,這是正面立意;從雷杜德的角度,可提煉出“做好一件事”的觀點,這是正面立意;從蘇東坡的角度,可提煉出“做好很多事”的觀點,這也是正面立意;而再從池莉的角度,還可提煉出“沒有一件事做得好” 的觀點,這是反面立意。
“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層內涵其實是“專”與“通”的關系。而從“專”與“通”的關系角度入手,又可歸納出以下多個觀點:做好一件事,才可能做好很多事;做好很多事,為的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企業(yè)講求團隊合作精神,更需要專精人才;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專通并舉”,等等。
小結以上我們歸納了多則材料類作文的審題立意方法,這種類型作文必須從整體考慮,切忌把幾則材料割裂開來,就事論事;其次要弄清幾則材料間的聯(lián)系,尋找聯(lián)系點,運用多種方法去分析材料。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質與類型的材料,審題的側重點和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因而要提高自己的審題立意能力,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些方法,還需要大量的科學整合與系列訓練,更需要盡力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與情感體驗,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6. 審題原則
1、逐則分析。把握材料的主要內容。
2、對比分析。理清材料之間的關系:同向關系、對立關系、互補關系
3、綜合分析。歸納材料最終主旨:異中求同、異中辨異、互補疊加
7. 多則材料作文的審題應對策略
1、同中求異找主旨
相同的材料,從它們的相同點出發(fā)可以提煉觀點,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們從相同的材料中尋求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結論。
例1 :
、亳R克思 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
、诙鞲袼 21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
、哿袑 17 歲就開始革命活動。
、苊珴蓶| 26歲主編《湘江評論》。
、菪焯亓 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解析:
以上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yè)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
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fā)現(xiàn)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 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并不是成就事業(yè)的唯一條件,關鍵在于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異中求同找主旨
相異的事物,有時是形異而實質相同的,因此,對于多項材料,我們可以進行分析比較,尋找材料間的共同點,從共同點入手提煉觀點。
例2、 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于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于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
、谛±畹谝淮窝葜v,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準備,但一走上臺,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