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預覽:
說明:
近來讀了由舊貴族老師提供的有關“布點教學法”的資料,進行了嘗試,不足之處,還望得到大家的幫助。本課的時間安排與實際有很大出入,我是用兩節(jié)課才完成的。
第4課 從“公天下”到“家天下”
〖內容標準〗
知道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qū)別。
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教學目標〗
1.知識識記
要求學生了解“禪讓制”、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等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2.能力培養(yǎng)
(1)分析從“公天下”轉變?yōu)?ldquo;家天下”的原因,比較治洪“堵”與“疏”兩種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結果,培養(yǎng)史論結合、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及聯系現實、以史為鑒的觀念。
(2)指導學生列出原始社會遺址表,培養(yǎng)歸納、綜合的能力。
3.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1)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說明中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原始的民主推舉制度。
(2)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
〖教學要點〗
1.重點 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2.難點 原始的部落聯盟組織和原始民主推舉制度的實施;國家的產生是社會進步。
〖教材分析〗
一、禪讓的傳說
反映了原始部落聯盟首領選舉過程中的民主制度,說明當時還沒有形成世襲的政治特權。
二、大禹治水
禹的治水方案是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及親身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而治水的成功則是在以身作則和團結民眾的基礎上獲得的。以此教育學生:實踐出真知、眾人拾柴火焰高、領導人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三、“家天下”
“禪讓制”演變?yōu)?ldquo;王位世襲制”的原因:是原始社會后期貧富分化出現、私有制產生和部落聯盟首領權勢不斷加強的必然結果,它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向更新的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由此出現的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變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夏朝是我國古代第一個以王們世襲制建立的王朝,啟是第一個由“家天下”而誕生的君主。
〖教學實錄〗
〔導入新課〕
師: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中華文明的起源,知道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至少距今170萬年,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已經有了早期人類的足跡。經歷長期的進化發(fā)展,約9000多年前,我國遠古先民學會了耕種田地,栽培粟和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文化的國家之一。各地域文化如滿天星斗,多姿多彩。最終融合為以華夏族為中心的文化共同體。相傳5000距今年前,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炎黃聯盟,打敗了蚩尤為首的東方部落,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黃、堯、舜、禹,是我國傳說中“天下為公”時代的英雄代表。夏禹傳子,廢除“禪讓制”,從夏朝開始進入“家天下”時代,國家的歷史由此開始。今天,我們將開始學習第三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請同學們翻到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