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 說明文閱讀參考答案
(一)1.“勇氣”號探測器是人類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個可移動的、自動化的、用來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的大型實驗室。 2.⑷ ⑺ 3.答案要點: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過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過去和未來;③探測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測火星上是否有水;⑤為人類進一步探索銀河系打開一扇希望之門;⑥探索太空奧秘是人類的千年夢想。 4.(甲)句:“以類似人的視角環(huán)視四周”“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形象地寫出了“勇氣”號尋找探測目標時視角廣闊、動作靈活的特點,寫得饒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進”等詞語形象地寫出了“勇氣”號工作時像地質(zhì)學家一樣科學嚴謹、有條不紊;語言生動有趣。5.第一問答案要點:①孩子代表人類的未來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③激發(fā)孩子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④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精神。 第二問:因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的精神。
(二)1. shèn 2.“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辦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3.“強調(diào)(突出)了經(jīng)濟損失之大”或“強調(diào)(突出)了土壤污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 4.吸收有害物質(zhì);集中焚燒處理 5.①土壤污染會危害人(畜)健康 ②因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來說明的 6.示例:還我青山碧水,還我土地芬芳。 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
(三)1.領起下文 或:承上啟下 2.示意圖上方從左到右依次為A、C 圖右側上為B 3.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或:水少沙多 地上懸河)的老問題,又添“生產(chǎn)堤”的新問題 4.綜合目標調(diào)控作用巨大或:四庫聯(lián)合調(diào)度和水沙聯(lián)合調(diào)度作用巨大 5.A類:不是常規(guī)調(diào)度使用(在正常情況下屬違規(guī)調(diào)度)B類:小浪底水庫過量攔洪不屬于常規(guī)調(diào)度 6.①處理好局部救災和整體防洪的矛盾 ②依靠科技 或:加快建設“數(shù)字黃河”工程
(四)1.①紐 ②棲 2.森林能產(chǎn)生直接的經(jīng)濟效益,同時又有巨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或森林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同時,森林還具有維護地球生命、改善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價值。) 3.①動物資源 ②非生物資源 4.具體而準確地說明了森林在涵養(yǎng)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5.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輕溫室效應;不能吸收所有溫室氣體,使溫室效應消失。(意思對即可) 6.森林能夠有效地凈化空氣和降低噪聲。 7.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
(五)1.①動物世界最明顯的特點是軀干部分兩側的對稱性;?②藝術家利用對稱創(chuàng)造出美;③對稱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了科學家對未知領域的探索。?2.示例:文中列舉生活中極常見的例子,生動具體(深入淺出)的揭示了對稱美的原因。?3.示例1:對稱創(chuàng)造出的是整齊、端莊的美,故宮因此顯得氣勢恢宏;不對稱創(chuàng)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蘇州園林因此給人以“如在畫圖中”之感。?示例2:靜立的馬是對稱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馬踏飛燕”中的馬打破了對稱,呈現(xiàn)出了藝術之美。后者靈動的姿態(tài),張揚的個性,體現(xiàn)出了藝術家對美的獨特感受。示例3:如果說對稱之美是一座莊嚴、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對稱之美就是一條歡快、靈動的小溪。對稱能給人以整齊之感,如故宮建筑的恢宏、肅穆;不對稱則給人以飄逸之感,如蘇州園林的自然、閑適。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藝術風格。?4.八卦爐中逃大圣
(六)1.空間育種(航天育種) 2.①在太空,物體處于微重力狀態(tài);②太陽光輻射比地面強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極其豐富;③太空環(huán)境近似真空,沒有污染。 3.我國空間育種研究的成果。 4.加點部分去掉后,就不能形象生動地說明空間育種后的農(nóng)作物的神奇,不能激發(fā)讀者的興趣。
(七)1.①引用楊萬里的詩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學色彩,以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言之成理即可) ②花青素的形成是楓葉變紅的主要原因。(意思正確即可) 2.花青素既具有堿的性質(zhì),能與酸性物質(zhì)作用生成鹽;又具有酸的性質(zhì),能與堿性物質(zhì)作用生成鹽。(意思正確即可) 3.由于深秋氣溫驟降,光照減少,葉片內(nèi)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造成葉細胞內(nèi)糖分的積累,促進了花青素的形成。(意思正確即可) 4.大自然中的植物之所以呈現(xiàn)出萬紫千紅的景象,主要取決于植物葉片所含的色素物質(zhì)。(意思正確即可)
(八)1.作比較;時間 2.①以小電動機為動力扇動兩只滌綸薄膜翅膀或“撲翼飛行” ②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 3.①形象地表明了航空愛好者對撲翼飛行的研究歷經(jīng)艱難。 ②準確說明了各國航空界對“機械鳥”重視程度之深。) 4. ①幻想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基礎和動力或要大膽想象善于觀察思考;②發(fā)明創(chuàng)造要靠不懈的探索。
(九)1.①說明病毒沒有完整的生命結構;“說明病毒沒有賴以生存的配套設施”。 ②說明病毒不會因反復變異而使殺傷力越來越大。 2.四方面作比較:①體積大小②生命結構。或“生存的配套設施”③生存能力④對抗菌素的反應 3.病毒是沒有完整生命結構的毫無獨立生存能力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4.說明病毒并不可怕;颍翰《揪哂兄旅娜觞c,對人類的威脅是很小的。
(十)1.(1)歸罪 (2)比喻沒有辦法。 2.要點:(1)因為在人類文明的早期,時間和空間跨度都非常有限,人為干預很少,大規(guī)模的物種遷移難以形成,因此不會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嚴重失衡。(答到大意即可) (2)造成經(jīng)濟損失威脅生物物種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來生活在某地區(qū)的、通過非自然途徑轉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生物物種。 (4)說明語言特點:①生動形象 ②準確; 舉例略。 3.能聯(lián)系材料和選文,談出自己對外來生物物種遷移的認識,言之有理,語言通順即可。
(十一)1.產(chǎn)生(形成)作用 2.負氧離子對人的健康長壽非常有益。 3.栽花種樹、修建噴泉、添置負氧離子發(fā)生器等
(十二)1.洞穴巢 屋宇巢 編織巢 2.編織巢 3.“主要”表明“這種巢”絕大多數(shù)由大型鳥類所為,但不排除少數(shù)玲球小鳥“也在地面營巢”。用“主要”一詞體現(xiàn)了語言表述的準確和嚴密(起到了準確嚴密的修飾限制作用)。 4.鳴禽是長子鳴囀,巧于營巢的雀形目鳥類。(或:鳴禽是雀形目鳥類,它們長子鳴囀,巧于營巢。) 5.在寒冷的冬天,鳥巢像人類的“家”(或:星羅棋布的鳥巢,或:鳥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道溫暖而平安的風景。6.開放性答案,就“保護自然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鳥類動物”諸方面之一談感想均可。
(十三)1.a 2.E 3.ABCD
(十四)1.①火星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一半。②火星上有相當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③火星上有相當于地球百分之一的大氣濃度。④火星上有水。 2.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弗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緣起和歸宿。 3.放在A處,“我們將不得不再次審視人類和地球的關系”才有依據(jù),正因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進一步強調(diào)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4.略
(十五)1.② 2.⑤ 3.彈射 飄流 4.種子遠離母體,找到適于自己生存的地方(與之相近的表達也可) 5.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對椰子等植物種子傳播途徑的介紹(與之相近的表達即可) 6.利用風力到處飄灑 附著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帶到遠方
(十六)1.因為啄木鳥專門捕食危害樹木的昆蟲,保護了樹木的健康成長。 2.引出說明對象,形象生動,增強可讀性。 3.①圍繞著樹干螺旋式地向上攀登。②因為這樣可避免重復勞動,又不會有所遺漏。 4.①作比較;②將啄木鳥足趾的排列與一般鳥類進行比較,從生理特征上更清楚地說明了啄木鳥的足趾剛勁有力,適合攀援的特點。 5.本文未曾提到的有關啄木鳥的內(nèi)容均可。如“啄木鳥捕食森林害蟲的相關數(shù)據(jù)。”
(十七)1.噪音對人的危害。 2.按噪音等級由低到高的順序(或:噪音對人的影響程度的大小順序;邏輯順序)安排的。 更清晰地表明強度不同的噪音對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條理更清楚)。 3.變得越來越差 列數(shù)字 舉例子 作比較 4.A
(十八)1.因為它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和供養(yǎng)著大量的魚類(猶如“熱帶雨林”,生長著大量的動植物)。 2.(1)寫徐聞珊瑚保護區(qū)的位置、面積及生成(發(fā)育)史。(2)徐聞西海岸珊瑚區(qū)形成的原因(環(huán)境)和珊瑚的種類繁多。 3.本題是開放性的,答題可從三個角度中任意一個切人:(1)寫作上,用形色結合或動靜結合的描寫手法寫得生動傳神。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幾乎探出水面”,“‘鮮花’,橙黃藍白紅”;后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幾乎探出水面”,“散落在叢林中的翡翠’、‘瑪瑙’,形態(tài)各異”。(2)表達方式上用了具體描寫的手法把說明對象寫得鮮明、生動、形象,例如寫珊瑚美如“鮮花”、“翡翠、瑪瑙”。(3)語言運用上是不同于前兩段,顯得形象鮮明生動;多用比喻寫出了珊瑚礁的美麗多姿,例如“翡翠、瑪瑙”、“鮮花”。 4.(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壞它卻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轍。大意對即可。 (2)要避免過度開發(fā),才能長久保留美好景觀,使人類和自然界和諧相處,也是為子孫后代造福。
(十九)1.傳統(tǒng)意義上的糧食指的是大米、小麥、玉米,海洋食物指的是“其它的能夠滿足人類營養(yǎng)需要的食物”。 2.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 3.其中僅海帶中,目前產(chǎn)量比早先的野生狀態(tài)提高了2000多倍。(用自己語言概括也可。) 4.不能刪掉。因為它是捕撈海洋浮游生物的必要條件,如果刪掉,就讓人們誤以為可以任意捕撈,不顧生態(tài)環(huán)境5.不超過10個字,題目設計語言精練,緊扣文章內(nèi)容,突出海洋食物對未來的意義即可
(二十)1.①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②擴大繁殖優(yōu)良品種動物③挽救珍稀動物④對于研究癌生物學……等有不可低估的作用。⑤研究為人類自身提供的“配件” 2.數(shù)字說明,比喻說明,舉例說明,例子略。 3.議論,“科技越發(fā)展……問題。”
(二十一)1.太陽風。 2.因為來自太陽的物質(zhì)流動時所產(chǎn)生的效應與空氣流動十分相似。 3.①干擾地球磁場,使地球磁場的強度發(fā)生明顯變化。②影響地球的高層大氣,破壞地球電離層的結構。③影響大氣臭氧層的化學變化,使地球氣候發(fā)生反常變化。 ④影響地殼,引起火山爆發(fā)和地震。 4.不能。一般情況是指通常情況,不包含特殊情況,這樣,語言更加準確。 5.作詮釋、作比較、列數(shù)字(據(jù))。說到二種即可。
(二十二)1.光腦 2.略 3.作比較、分類別、列數(shù)字 4.光子傳播速度塊,通訊耗時短 光的頻帶大,具有極大的信息存儲量 5.“基本”說明大部分工作原理相同,也還存在一定的差異,表明說話留有一定的余地。 6.如數(shù)碼電視、數(shù)碼相機、電子計算機、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等。
(二十三)1.總領全文,點明題旨。 2.應加入頓號。不加標點,可以一氣呵成,突出作者所見水之多,襯托下文兩處水(都江堰和九寨溝之水)之經(jīng)典、耐看。 3.A 4.因為都江堰的水能服務于人類,服務于社會(意對即可)。 5.⑸⑹段,或⑹段 6.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最典型(有代表性),最有特點。 7.喜歡都江堰之水的,要抓住它服務于人類的精神或柔順、可塑,長流不息的特點來闡發(fā);喜歡九寨溝之水的,要抓住它啟迪人類、凈化心靈、包容一切等特點來闡發(fā)。
(二十四)1.生命(動植物)對氣候的影響(調(diào)節(jié)) 2.時間順序 3.①舉例子 例子主要在第⑵~⑸段 ②列數(shù)字 例:1)“它們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20倍。”2)“它們粗重的呼吸及對植物的破壞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高達今天的3倍。”(表時間的詞語不屬于列數(shù)字)③打比方 例:“地球的氣候是由地球的兩大生命王國——動物界與植物界的斗爭所決定的。” 4.不能刪除。“也許”表估計、推測,表明下文的結論是作者的一種推斷,還未經(jīng)科學證實,這樣更能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5.①通過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收。 ②通過草地形成軟土來保存。 6.略
(二十五)1.①飛船外壁與空氣劇烈摩擦,整個機身變成一個熾熱耀眼的火球。 ②宇航員與地面的無線電通訊暫時中斷,連雷達也無法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只要答出“整個機身變成一個熾熱耀眼的火球”,“連雷達也無法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即可) 2.第一處:用具體數(shù)字讓讀者對第一宇宙速度有具體可感的認識。第二處:使讀者對飛船當時的情況有直觀、形象的認識。3.A.宇宙飛船返回艙(或宇宙飛船,或返回艙) B.避火衣 C.瞬時耐高溫材料 4.引火燒身 5.①自己先燃燒起來,散去極大量的熱量。 ②燃燒自己的同時形成一層厚厚的炭化層,有效防止外界熱量傳入艙內(nèi)。
(二十六)1.南極魚不怕凍的原因。2.作比較、列數(shù)字,說明南極魚的血液具有抗凍特點。3.因為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不是主觀臆斷猜出來的,而是經(jīng)過實踐探究(實驗論證)才得到準確的結論;同時這也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邏輯。 抗凍糖蛋白分子能擠入互相靠近的兩個細胞冰晶體的間隙中,從而阻止了冰晶體的生長。 5.海水含有鹽等其它成分,凝固點自然自會降低,傳統(tǒng)的“溶液的凝固點降低理論”。
(二十七)1.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貯水;雨水少時,人們可利用森林涵養(yǎng)水源。②森林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鮮氧氣。(意思接近即可) 2.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毀掉; ②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3.打比方(或作比喻) 形象、具體地說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作用。 4.時間之短 破壞范圍之大或數(shù)量之多 5.示例:①水土流失②動物家園遭到破壞等。 6.略。只要圍繞“保持森林”提建議或擬標語即可。
(二十八)1.一是建筑物下的土質(zhì)及地面的移動量有多少能夠轉移到建筑物上來;二是支柱的數(shù)量;三是支柱的牢固性;四是采用何種方式減少橫擺度。 2.科學家找到了決定抗震能力大小的四個因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國家在抗震建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jīng)驗。 3.成本高昂。 4.略
(二十九)1.荒漠(荒無人煙)、干旱、高溫。 2.羅布泊原來并不是一片沙漠;史書記載 斯文的描述 3.①植物枯死 ②胡揚林成片死亡 ③沙漠向湖中心推進。 4.提醒人們不要為了眼前利益,而破壞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蛱嵝讶藗円Wo生態(tài)平衡。或提醒人們要合理開發(fā)利用資源,否則,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5.羅布泊的悲劇;羅布泊之死(標題能緊扣文意即可) 6.人們對塔里木河水的不合理開發(fā)利用,導致了羅布泊消失和胡楊林成片死亡,最終導致了沙漠化的擴大。(答出幾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即可) 7.前一問:嚴格控制塔河兩岸開荒;退耕還林還草;推廣節(jié)水農(nóng)業(yè);由博斯騰湖向塔河下游輸水。
(三十)1.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出全部或全貌。 2.主要說明納米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廣泛應用的價值。 3.納米技術也稱為超微科技,是研究制造極其微小物體并加以應用的一門新興的科學技術。 4.①納米技術使計算機信息存儲芯片體積越來越小,存儲量越來越大。 ②使用納米技術可以選定原子來構成分子,制造新物質(zhì)。 ③納米技術可以制造使人無法想像的新材料。 5.使文章生動而富有趣味;使納米技術這一抽象復雜的科學事理變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6.答案示例:名稱:納米課本 特點:可讀、可視、可聽 用途:廣泛應用于教學和閱讀之中。
(三十一)1.B 2.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一種酶一般只對一種生物化學反應起作用。(文中兩個“例如”用來說明酶的專一性) 3.正常情況下,一種酶只對一種生物化學反應起作用:不排除有的酶在特殊情況下對多種生物化學反應起作用,因此,加上“一般”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特性:專一性(或“一種酶一般只對一種生物化學反應起作用”) 形狀特征:與它們所催化的物質(zhì)的形狀恰好咬合 作用:催化作用(催促反應的快速進行) 5.因為洗衣粉中的酶能加速汗液中蛋白質(zhì)的分解,因此,衣服就洗得干凈。
(三十二) 1.C 2.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的超薄型電子書優(yōu)勢更明顯。從質(zhì)量上看,它大大小于日本松下公司的“西格瑪書”電子書;從功能上看,“西格瑪書”電子書只有單純的讀書功能,而索尼公司的超薄型電子書不僅具有讀書功能,而且還在電子書內(nèi)裝置了4本電子詞典,附帶聲音播放和檢索功能,可用于朗讀文章和學習外語。 3.功能的完善體現(xiàn)在閱讀時可以觀看彩色圖片,還可以觀看帶插圖的小說以及彩色漫畫等。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減輕產(chǎn)品質(zhì)量,因其質(zhì)量遠遠超過了松下公司和索尼公司所推出的電子書。4.不能刪。因為“又”字表明這一計劃成功之前,我國教育產(chǎn)業(yè)電子信息化的進程已經(jīng)邁出了重要一步。如果刪去“又”字,這一意思就無法表達出來,與實際情況不吻合,語言表達就不準確。 5.這是一道開放性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認同或不認同別人的觀點都可以,只要明確觀點且言之有理,表述清楚即可。
(三十三)1.時間順序。1957年→20世紀70年代→目前→眼下→幾十年、上百年后 2.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太陽系在宇宙中很小很小。 3.原因:①太陽系的邊界十分廣闊; ②目前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認識和所具有的航天技術,對宇航來講還遠遠不夠,還遠遠不能適應飛出太陽系的要求。 4.必須開發(fā)質(zhì)量小、作用時間長和高能的空間動力能源,必須大大提高宇宙飛船的速度。運用找出相關段落,篩選重點信息,提煉歸納,有機組合的方法。 5.①承上啟下。 ②答案多元。想象要新穎奇特,合乎情理,描述要生動形象,語言要簡潔流暢。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