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8-02 21:18:53
知識點、考點集錦
文言文復習要點及要求1、文學常識(準確熟練,不混淆,不錯字、注意與本文有關的文章及文學知識)
2、字形、字音(認準、讀對,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寫(大綱規(guī)定的20篇古文)(準確熟練,書寫規(guī)范、不寫錯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寫草字、不寫簡化子、字體工整、字跡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寫句、運用修辭句)
4、實詞翻譯(以書中注釋為主,準確,全面,特殊用法、注釋中有"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譯(關鍵字、名句,準確、流暢、完整,體現(xiàn)重點詞含義)
6、文章內(nèi)容要點(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態(tài)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質(zhì),段意、層意、句意、結構特點、寫法特點、自己的感受。補充事例及名言。)
附:近幾年已考文章,不考閱讀知識,但要背誦文中的名句。2002年《陋室銘》、2003年《曹劌論戰(zhàn)》、2004年《五柳先生傳》。重點復習文章為(1-8篇)
必考古文點撥一、《魚我所欲也》 《孟子》一、生字 簞(da?n) 蹴(cu?) 羹(ge?ng) 死亦我所惡(wu?)
二、重點詞解釋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禍患,災難 3、辟:通"避",躲避4、簞:竹筐 5、蹴:用腳踐踏 6、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7、鄉(xiāng):通"向",從前 8、何加,好處。 9、惡:厭惡。
10、辯:通"辨",辨別。 11、義:正義或仁義。 12、勿喪:不丟掉,不遺失。喪:遺失13、萬鐘: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 14、賢者:有道德的人。
15、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三、重點句子翻譯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
對于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題1、本文出自《孟子o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 #p#分頁標題#e#
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誦:(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4)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
(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
魚和熊掌對舉 生與死對舉 向與今天比較等(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
5、聯(lián)系、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
觀點:舍生取義 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應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義 "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xiàn)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例如: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jié),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p#分頁標題#e#
(2)本文所強調(diào)的"義"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
不矛盾,在市場經(jīng)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國。劉胡蘭,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4)列舉奉行"舍生取義"這一行為準者的事例,并簡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5)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6)作者在文中贊揚的是怎樣的人:舍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
二、《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
1、文學常識: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學家,被后人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其山水游記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永州八記。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小石潭記》。
2、重點字詞; 惴:懼。 栗:戰(zhàn)栗。 遂:于是。 緣:沿著。
斫;砍。 窮(窮盡)回溪。 更:進而。 漫漫:任意。 向:從前。
衽席:席子。 攢(聚)蹙(收縮)。 頹然:醉醺醺的樣子。
冥合:暗暗。 岈(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樣深邃) 洼(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樣低陷)然。
觴:酒杯。 就(接近)醉。 以志;記。因(因為)坐 特立:獨立出眾若垤(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若穴。 顥氣:彌漫于大地之間的大氣。
箕踞(伸開兩腳像簸箕那樣蹲著或坐著)而遨(游戲)。 施施:漫步徐行的樣子。
心(精神)凝(凝聚安定)形(形體)釋(解脫)
3、 通假字;僇(通"戮"這里指遭到貶謫的意思)人。
4、重點句翻譯。
(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翻譯:心思所到之處,夢境也有同樣的旨趣。
(2)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譯: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形態(tài)奇異的,我都游過,可我卻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別。
(3)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翻譯: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疊到一起,沒有什么可以逃出視野的。 #p#分頁標題#e#
(4)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 婁為類。
翻譯:青山縈回,白云繚繞,外面和天相接,四下眺望都一樣。然后才知道這山的獨立出眾,不和小土丘為伍。
(5)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翻譯:我的思想遙遠得與天地大氣成為一體,而不知它的邊際,我的意念廣大得與造物的上天相處,而不知它的盡頭。
(6)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7)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翻譯:蒼茫暮色,從遠而近,直到什么也看不見還不想回去。
(8)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譯: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與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然后知道我從前沒有(真正)開始游,(真正的)旅游從此開始。
5、理解背誦。(1)《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總寫作者寄情山水的自由快樂心情的句子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寫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句子: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2004年河北省理解背誦考題)
(3)點明作者依依不舍的語句是:蒼茫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4)作者對西山宏偉氣象進行贊美并寄予自己心志的句子是(也是登高遠望后看到西山地勢高峻,氣象闊大后產(chǎn)生的感受句子):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5)寫西山是永州一帶最高的山的句子是: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6)寫宴飲之樂的句子: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6、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傲世情懷。
7、文章寫法欣賞:(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概寫,總述未識西山前的游覽情況。為下文正面寫西山怪特作鋪墊,引起讀者注意。
(2)第一段最后一句的作用(過渡,引起下文)。又包含什么哲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或不能靠主觀臆斷,要探索實踐;蚯髮W之路,永無止境。
(3)作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記》為題,并緊扣"始得"結構全文,作者的用意是:突出作者發(fā)現(xiàn)"西山怪特"的欣喜之情。
(4)本文是記西山之游,卻先記眾山之游,這是為什么?描寫永州眾山,烘托西山怪特,表現(xiàn)作者傲世情懷。
(5)文章的思路:本文先寫偶得西山的欣喜,寫西山形勢的高峻,氣象的闊大與自然的融合,表現(xiàn)作者傲世情懷。
(6)結構:第1段概寫,是為了總述未識西山以前的游覽情況。 #p#分頁標題#e#
分四層第1層(第1句)寫獲罪謫居的心態(tài)。第2層(第2句)寫漫游。
第3層(第3-5句)寫游賞的率性。第4層點主旨,振起下文。
(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 婁為類"此句在文中有那兩層意思?一是:總結(點出)西山的特點-高而獨特。二是:流露作者性情-與眾不同,超凡脫俗。(比喻自己卓爾不群人格、表現(xiàn)自己不俗的志向。)
三、《三峽》(酈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
1、 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三峽》一文出自《水經(jīng)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2、實詞: 自:從。 空谷傳響:回聲 襄:漫上。 漱,這里是沖刷的意思。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駕。 獻:山峰。
良:實在、真。 肅:寂靜。 屬 :連續(xù)。 引:延長。
絕: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漱,這里是沖蕩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朝:早晨。 清榮峻茂曦月:陽光,月亮。曦,早晨的陽光,這里指陽光
3、特殊用法:奔:飛奔的馬。 湍:急流的水。 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shù)4、 區(qū)別: 屬:屬引凄異(連續(xù)) 絕:久絕(消失)。 自三峽(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絕 獻(山峰):極 自非(如果)
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 阻絕:斷5、通假字:闕;同"缺",中斷。
6、重點句翻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7、理解性背誦: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寫夏水的句子:(1)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2)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引用漁歌作用: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
7、結構。結構: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
8、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p#分頁標題#e#
9、運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三峽秋日的凄涼景象將一去不復返。
(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討:(1)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
(2)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賞:(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漁歌起反襯作用。
(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
(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
飛漱其間。的"飛"字。答:"飛"形象一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
四、《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韓愈像你這樣不走運,凡是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感到惋惜的,更何況是那仁義出乎本性的燕趙之士呢!可是我曾聽說社會風俗總要隨著教化而改變,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現(xiàn)在的風氣跟古時候說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憑你這次前往(的所見)來測定一下吧。董生啊,愿你好自為之!
我因你此行而有所感慨。請代我去憑吊望諸君樂毅的墳墓,并且看看市井之中,是否還有像從前那種隱居屠狗的志士?(如果有),請代我向他們致意:"現(xiàn)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來做官了。" 1、文學常識:作者:韓愈,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過他的文章有《馬說》《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2. 解釋加點字。序:文體。 河北:黃河。 連:屢次。
稱:著稱。 有司:主管的管員。 利器:喻杰出的才能。 矧:何況。
勉乎哉: 努力呀。 易:改變。 惡知:怎么。 有合:受到賞識。
聊:姑且。 謝:致謝。 仕:做官 惡:怎么。
望諸君:樂毅。 仕:做官。 愛惜:同情、惋惜。 謝:致意。
茲土:燕趙之地。 郁郁適(到)茲土:憂郁的前往這個地方 . 易:改變。
3.重點句子 翻譯。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 吾知其必有合也。譯: 我知道他一定會受到賞識重用的。
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p#分頁標題#e#
4、 理解背誦: (1)文中能表明董生此去河北"未必有合"原因的句子是: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與古所云邪(2)作者寫此序的意圖是什么?(用原話回答)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委婉道出了作者殷切的挽留之意)
(3)寫董生遭遇的句子是: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
(4)作者認為董生能得到賞識的句子: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5、思考(1) 作者反復說"董生勉乎哉!"他真的是對董生遠去燕趙之地表示鼓勵嗎?
不是,作者這里是委宛的希望董生能夠留下來。
(2) 第一、二兩段分別從什么角度對董生進得勸說分別從正面和反面對董生進行勸說。
(3) 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一句真的是叫董生去勸喻那些燕趙之士歸順朝廷嗎?其弦外之音是什么?
不是,其弦外之音是希望董生能留下來,為朝廷做事。
(4)作者寫序所送的董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有才能而不能施展,(懷才不遇),有理想抱負。
(5)本文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開篇,有何作用?試作簡要分析。(2分)
為本段認為董生此去一定有合作鋪墊,也為下文轉寫現(xiàn)在"今不異于古"作鋪墊,是全文立論的根據(jù),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6、討論。(一)作者寫此文的意圖:(1)勸阻董生游河北。(2)希望董生能為天子效力。
(二)董生去河北的原因:董生有才能,卻得不到重用。
(三)董生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現(xiàn)實?反映當時由于受腐朽的選拔體制所約束,許多有才華的人得不到重用的社會現(xiàn)實。
(四)作者認為董生前途有望的根據(jù)是什么?答:(1)自古以來,燕趙之地有許多感慨悲歌之仕,董生會遇到知音的。 (2)董生具有杰出的才能, (3)當今有圣明的君主,董生總會有出仕機會的。
(五)談談你對韓愈委托董生吊望諸君之墓的認識?(1)借樂毅的經(jīng)歷寬慰董生,說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對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2)借樂毅在趙受封一事暗示董生,有才能的人終會有用武之地。
五、《記承天寺夜游》一、作者: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過他的文章有《水調(diào)歌頭o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密州出獵》二、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念:考慮,想到 寢:睡 但:只是 相與:共同,一起閑人:清閑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戶:窗戶水(月光)中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交橫 .三、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p#分頁標題#e#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曠達心境。
2、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雜感情。(曠達胸懷)(1)貶謫悲涼。(2)人生感慨。(3)賞月喜悅;(4)漫步悠閑。
五、結構: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
記敘 描寫 議論。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
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2、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曠達(豁達)樂觀的胸懷。
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五、欣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