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8-02 20:37:52
文言文閱讀練習(xí)八則6
一、史公不敢酣臥 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帶袍笏試諸身,左公適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輔器也,薦繡③不足以辱子。” 張獻(xiàn)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公奉檄守御。偶逢令節(jié),謂軍吏索酒飲之,酒未至,復(fù)呼軍吏曰:“禮賢館諸秀才當(dāng)與其飲。顧夜已半,可賚④ 酒資分饋之。”吏已往,乃命酒獨酌。庖人報黍肉⑤已盡餉士,索鹽豉⑥佐酒。公素善飲,飲至數(shù)斗不亂,自至軍絕飲。是夕,滿酌數(shù)十杯,因思先帝,淚泫然下。時微醺,遂憑幾臥,蓋公不解衣就寢者久矣。比明,將吏集轅門外,門未啟,軍吏遙謂曰:“相公方隱幾未寤,奈何?”知府任民育曰:“相公此夕不易得也,勿驚之。”且戒鼓人更擊四鼓。須臾公寤,天已曙,大驚,聞鼓聲,怒曰:“乃敢亂我軍法?”使令縛至,趣斬之。諸將皆長跪言:“相公久勞苦,始得一夕假寤,不忍相驚,故亂鼓聲以待,此知府意也。”公意解,曰:“君固愛我,奈何以私愛變常法?”用赦鼓人,然自是不敢復(fù)酣臥矣。 【注釋】 ①公:指史可法。②左公:指左光斗。③薦繡:蒿草一樣的服裝。④賚(la?i):賞賜。⑤黍肉:指飯菜。⑥豉?chi??:豆豉。
【練習(xí)】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左公適遇之? ? (2)索鹽豉佐酒? ? (3)顧夜已半? ? (4)庖人報黍肉已盡餉士? ? (5)趣斬之? ? (6)比明? ? (7)須臾公寤? ? (8)乃敢亂我軍法? ? 2.“公取左公冠帶袍笏試諸身”中的“諸”與下列哪句話中“諸”的含義相同? ? A.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 B.投諸渤海之尾 C.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D.諸子百家 3.“乃命酒獨酌”,聯(lián)系上下文,此處“酒”的意思是( )
二、執(zhí)泥繪像 歙①俗多賈,有士人父壯時賈秦隴②間,去三十余載矣,獨影堂畫像存焉。一日父歸,其子疑之,潛以畫像比擬無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須,今髯多鬢皤③,乃至冠裳履綦④,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遠(yuǎn)矣。”已而,其父與其母亟話疇昔,及當(dāng)時畫史姓名,繪像顛末,乃愜然阿⑤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禮而父焉。 (明劉元卿《賢奕編·警喻》) 【注釋】 ①歙(she?):地名,今安徽歙縣一帶。 ②秦隴:秦州、隴州。 ③皤(po?):白。 ④綦(qi?):鞋上的裝飾。⑤阿:驚訝聲。
【練習(xí)】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去三十余載矣 ( ) (2)潛以畫像比擬無一肖 ( ) (3)其父與其母亟話疇昔 ( ) (4)繪像顛末( ) 2.與“子于是乎禮而父焉”中的“禮”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君將哀而生之乎 B.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C.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D.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
三、越王苦會稽之恥 越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吳,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①,耳不聽鐘鼓。三年苦心勞力,焦唇干肺,內(nèi)親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來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味禁珍,衣禁襲②,色禁二。時出行路,從車載食,以視孤寡老弱之潰病困窮顏色愁悴不贍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屬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與吳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今吳越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與吳王接頸交臂而僨③,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內(nèi)量吾國不足以傷吳,外事之諸侯不能害之,則孤將棄國家,釋群臣,服劍臂刃,變?nèi)菝,易姓名,?zhí)箕帚而臣事之,以與吳王爭一旦之死。孤雖知要領(lǐng)不屬,首足異處,四枝布裂,為天下戮,孤之志必將出焉。”于是異日果與吳戰(zhàn)于五湖,吳師大敗。遂大圍王宮,城門不守。禽夫差,戮吳相,殘吳二年而霸,此先順民心也。 (《呂氏春秋·順民》) 【注釋】 ①靡曼:美色。 ②襲:襲為雙重衣。③僨(fe?n):僵死 #p#分頁標(biāo)題#e#
【練習(xí)】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越王苦會稽之恥( )? ? ⑵顏色愁悴不贍者( )? ? ⑶屬諸大夫而告之( )? ? ⑷服劍臂刃( )? ? ⑸要領(lǐng)不屬( )? ? (6)為天下戮( )? ? 2.文中加點字“要、枝、禽”的通假字是( )?? A.腰、肢、擒 B.邀、支、擒 C.約、支、擒 D.邀、肢、親 3.與“下養(yǎng)百姓,以來其心”中的“以”字含義、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B.一絲而輕,以至于寸 C.下幽晦以多雨 D.不賂者以賂者喪
四、指喻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yī),醫(y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然始發(fā)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為一臂之憂。非有以御其內(nèi),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之。”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復(fù)。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fā)于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于不可為。當(dāng)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明方孝孺《指喻》) 【注釋】 ①握:四寸為一握。 ②膂(lu??)?:脊梁骨。③瘳(cho?u):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體內(nèi)臟。 ⑤傅:涂。
【練習(xí)】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 (2)既三日,聚而如錢( ) (3)懼而謀諸醫(yī)( ) (4)越旬可愈;今疾且成(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懼而謀諸醫(yī)(謀劃)? B.甚將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為之(變換)?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消除) 3.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憂之滋甚,又以(之)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發(fā)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指代“各種疾病”)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指代“禍患”?
五、王昭君 漢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也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后匈奴如朝,求美人為閼氏①,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yīng)對舉止嫻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fù)更人,乃 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②,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并工狗馬,人形不逮延壽。杜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皆同日棄市。京師畫工于是差稀。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 【注釋】 ①閼氏(ya?nzhi?):漢代匈奴王后的稱號。②棄市:在鬧市處死,并將尸體暴露街頭。 #p#分頁標(biāo)題#e#
【練習(xí)】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語法現(xiàn)象: ⑴乃使畫工圖形( ) ⑵籍其家資皆巨萬( ) ⑶皆同日棄市(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乃使畫工圖形( )案圖召幸之( ) (2)案圖召幸之( )乃窮案其事( ) 3.給文中加橫線的句子標(biāo)點: 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yīng)對舉止嫻雅。 4.翻譯句子: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fù)更人。
六、馬援答孟冀之賀 初,援軍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計謀,于坐賀援。援謂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眾人邪?昔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七郡,裁①封數(shù)百戶;今我微勞,猥饗②大縣,功薄賞厚,何以能長久乎?先生奚用相濟(jì)?”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冀曰:“諒為烈士,當(dāng)如此矣。” (《后漢書·馬援列傳》) 【注釋】 ①裁:通“才”。 ②猥饗:猥(we?i)?多;饗,通“享”,享受。
【練習(xí)】 1.畫線句“愚不及”的意思是_______。在本文中馬援有一句流傳極廣的名言,它是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⑴先生奚用相濟(jì)?_______ ⑵諒為烈士,當(dāng)如此矣。_______
七、蘇軾私識范仲淹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①,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xí)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佑二年,始舉進(jìn)士,至京師,則范公歿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日:“吾得其為人,蓋十有③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宋蘇軾《范文正公文集敘》) 【注釋】 ①總角:指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的少年。②歿(mo?):死。 ③有:通“又”。
【練習(xí)】 1.“吾得其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 A.我知道范公的為人 B.我見到范公的為人 C.我聽說范仲淹的人品 D.我了解范仲淹的為人 2.翻譯下列句子: ⑴童子何用知之_______ ⑵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_______ ⑶時雖未盡了_______
八、四面楚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①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②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 【注釋】 ①屬(shu?):跟隨。 ②紿:(da?i)欺騙。 #p#分頁標(biāo)題#e#
【練習(xí)】 1.與“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有相同語法現(xiàn)象的句子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項王則受璧,置之座上。 C.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雞。 D.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2.與“有美人名虞,常幸從”有不同語法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A.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 B.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 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永元中,舉孝廉不行。 3.與“騎能屬者百余人耳”有不同語法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A.奪項王天下者沛公也。 B.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 C.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 D.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 4.翻譯下列句子: ⑴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 ⑵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_______
【參考答案】
(一) 一?1.(1)正好 (2)幫助 (3)只是 (4)犒勞 (5)通“促”(6)等到 (7)片刻,一會兒(8)竟然 2.B?諸,之于。A項為各位,C項為之乎,D項為眾?3.擺酒,動詞
(二) 1.(1)相距 (2)像 (3)往昔 (4)始末2.C
(三)? 1.(1)以……為苦 (2)足 (3)讀“zhu?”,會集 (4)用刀割 ⑸連接 (6)辱 2.A 3.A(B項有遞進(jìn)義,C項為并列連詞,D項為“因”)
(四) 1.(1)擔(dān)心 (2)已經(jīng) (3)之于 (4)十天將 2.A C 3.B
(五) 1.(1)“圖”名詞活用為動詞 (2)“籍”名詞活用為動詞 (3)被動句 2.(1)畫 圖形(2)通“按”,依據(jù)查辦 3.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yīng)對,舉止嫻雅。 4.皇上對外族很講信用,所以不再換人。
(六) 1.我想不出好辦法 男兒當(dāng)馬革裹尸還 2.(1)先生用什么來幫助我?(2)確實是建功立業(yè)的人,應(yīng)當(dāng)像這樣。
(七) 1.B 2.(1)小孩子何必知道呢?(2)那老先生認(rèn)為蘇軾的言論與眾不同,所以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3)當(dāng)時雖然未能全部弄清。
(八) 1.C(例句“兵”前省略“以”,C句“雞”前省略“以”,A“信”后省略賓語,B“座上”前省略“于”,D省略的是主語。此題判斷省略的成分是否相同。) 2.B(例句中的“幸”和A句中的“驚”、C句中的“傳”、D句中的“舉”都有被動的意思,而B句中的“被”是“遭受”之義)3.A(A為判斷句,例句與BCD都為定語后置句)4.(1)怎么楚人這么多啊!(2)唱了幾遍,虞姬應(yīng)和著項羽的歌聲同唱。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