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8-02 12:38:22
2010年 必備—2009年中考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試題
1.安徽省蕪湖市《桃花源記》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
【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
1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還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填2字);從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2.福建省三明市《陋室銘》
閱讀下面兩篇選文,完成10~12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乙] 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①,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fēng)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陸游筑書巢》) 注釋:①櫝:du?,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i?,相見。 #p#分頁標(biāo)題#e#
10.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 (1)有仙則名( ) (2)妻子不覿( ) 11.翻譯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兩文中的主人都熱愛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評 “ , ”,書巢主人的朋友評價“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與朋友談笑風(fēng)生,這個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來表達。 10.(2分。每題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兒女(子女)
11.(4分。每題2分)(1)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2)(陸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說:“這不就是我所說的書窩嗎!” 12.(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2分) 3.2009廈門市《愛蓮說》閱讀兩則與“賞荷”有關(guān)的文言文,完成6—10題(15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6.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2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余以為妙絕( ) 7.《古漢語詞典》對“鮮”字有以下幾種解釋。請根據(jù)語境,選出對“陶后鮮有聞”中“鮮”字的解釋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棥?2分) A.讀xia?n,活魚。 B.讀xia?n,新鮮。 C.讀xia?n,鮮艷。 D.讀xia?n,少。 8.根據(jù)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晉陶淵明獨/愛菊 B.世人/盛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 D.余憶年/少時 9.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10.讀文賞荷:(5分)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
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談?wù)勀愕目捶ā?3分) 6.(2分)要點與評分:解釋準(zhǔn)確,每個1分。 ①親近而不莊重 ②美妙到了極點(或:奇妙到了極點;奇妙極了等) 7. D (2分) 8. B (2分) 9.(4分)要點與評分:翻譯準(zhǔn)確,表達通順。每句2分。 ①句: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或:像我一樣愛蓮的,還有誰呢?) ②句:一天,(我)和幾位好友一起,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 10.讀文賞荷:(5分) (1)(2分)要點與評分:依照題意,用原文填空。每處1分。 #p#分頁標(biāo)題#e#
雨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 雨后:鮮妍明媚,裊娜多姿 (2)(3分)要點與評分:觀點明確,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有理有據(jù),2分;表達1分。 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zhì)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4.2009年貴港市《愚公移山》[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陽,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缽④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志,顧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釋]①鄙:邊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h東的海上。③瓶:水瓶。④缽;和尚用來盛飯食的器皿。⑤顧:難道,反而。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4分) 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誠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懼其不已也/其真無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誨/輟耕之壟上 11.翻譯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p#分頁標(biāo)題#e#
12.對[甲]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這可看出兩人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見愚公移山受到眾人擁護。 C.文章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13.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是什么?兩文的結(jié)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聰明 ③被……感動 ④到、及 10.D(A.人稱代詞,他/表反問,可譯為“難道” B.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承接 C.把/因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漢”“陰”“隴”“斷”譯錯一處扣1分,扣完3分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堅決反對。)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諸行動。(1分)②甲文以神話結(jié)尾,(1分)乙文以議論結(jié)尾。(1分)
5.2009年河南省《曹劌論戰(zhàn)》閱讀下列兩個語段,完成17—19題。(10分) (一)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啟與有扈(1)戰(zhàn)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fù)之,夏后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2),吾民不寡,戰(zhàn)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4),鐘鼓不修(5),子女不飭(6),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啟、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淺:狹、窄小。(3)教:教化.(4)張:樂器上弦。(5)修:設(shè)置. (6) 飭:謹慎、恭敬。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鄙 (2)忠之屬也。 屬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p#分頁標(biāo)題#e#
(2)固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19、結(jié)合(一、二)段內(nèi)容,說說作戰(zhàn)要想取得勝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17、(1)目光短淺 (2)本分內(nèi)的事 (3)滿一年 18、(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完全耗盡。(2)所以想要戰(zhàn)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zhàn)勝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軍事上抓住戰(zhàn)機,知己知彼;(3)想要戰(zhàn)勝別人,首先要戰(zhàn)勝自己。
6.2009年湖南省邵陽市初中畢業(yè)學(xué)業(yè)考試試卷 文言文閱讀 (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fēng)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diào)度,隨時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2分) ①躬耕于南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約己愛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譯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23.選出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C.提拔隱逸/以進賢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兩文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哪些可貴品質(zhì)?(2分)
25.甲、乙兩文中諸葛亮反復(fù)向后主劉禪提出了一條什么建議?這條建議在當(dāng)今有何現(xiàn)實意義? 21.①躬:親自,親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賤 ③約: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將來去世的時候,不允許家人收受財物,在外有盈余的錢財,而辜負了陛下的恩德啊。 23.D 7.2009年常州市《鄒忌諷齊王納諫》甲 文 鄒忌入朝見威王,曰:“……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公孫闬①謂鄒忌曰:“公何不為王謀伐魏?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戰(zhàn)不勝,田忌不進②;戰(zhàn)而不死,曲橈③而誅。”鄒忌以為然,乃說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戰(zhàn)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闬,公孫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zhàn)而三勝,聲威⑦天下,欲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孫闬因令人捕為人卜者⑨,亦驗其辭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戰(zhàn)國策·齊策一》) #p#分頁標(biāo)題#e#
注釋:①闬:念ha?n。 ②不進:指不再威脅到鄒忌。 ③曲橈:橈,念na?o。曲橈,這里指混淆視聽、羅織罪名。 ④說:念shui?,勸說,說服。 ⑤十金:當(dāng)時齊國二十兩為一金。 ⑥卜:念bu?,燒灼龜甲,看其裂紋以預(yù)測吉兇。 ⑦威:威懾,使恐懼而屈服。 ⑧為大事:這里指造反。 ⑨為人卜者:幫人占卜預(yù)測吉兇的人。 ⑩驗其辭:驗證占卜者講的話。
17.解釋下列詞語。(2分) (1)門庭若市: ▲ (2)面刺: ▲ (3)期年: ▲ (4)不相說: ▲ (5)走: ▲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2分) ▲ (2)鄒忌以為然,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 19.選出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2分) 【 ▲ 】 A.甲文中“諷、刺、諫、謗、譏”幾個詞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詞。
B.甲文中“戰(zhàn)勝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證據(jù)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C.戰(zhàn)功可以抹殺,事實可以歪曲。乙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傳播決定事實,事實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實是由那些有心計的人來設(shè)計的。 D.讀史可以使人聰明,是非卻需要明辨。乙文中鄒忌采用公孫闬的伎倆,不惜損害國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禍,甚至欲置對方于死地而后快,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兩個片斷中的齊王表現(xiàn)出的性格特征差異很大,試分別加以說明。(3分) ▲ 17.(1)門口和庭院像市場一樣(熱鬧),或“形容很熱鬧”; / (2)當(dāng)面指責(zé)、當(dāng)面挑刺; / (3)滿一年,或“一年”; / (4)不喜歡對方,關(guān)系不好,感情不和; /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對2~3個得1分,對4~5個得2分。關(guān)鍵字詞是判分的主要依據(jù)。有小毛病,如寫了1個錯別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敵國)。 / (2)鄒忌認為(公孫闬的計策)有道理,就勸說齊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國。(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譯,無大錯即可得滿分)
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納忠言、決心納諫除弊的賢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將領(lǐng),被鄒忌、公孫闬所騙而逼走了大將田忌,暴露出偏聽偏信的糊涂一面。(3分。答清楚一點得2分,答清楚兩點再得1分。如果有學(xué)生將重點放在說明齊王性格差異的原因上的,最高給2分。而如果只分析鄒忌的行為的,判為審題錯誤,0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給分。意對即可)
8.2009年徐州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峽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采.與坐談.問之客日:“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p#分頁標(biāo)題#e#
于是入朝見成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敷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選自《新序》)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刺: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國 反: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A.①鄒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見威王 ②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C.①時時而間進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D.①內(nèi)外不聞吾過 ②及魯肅過潯陽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三個句子。(6分)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知所以亡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請結(jié)合語段分析造成齊威王能夠“戰(zhàn)勝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3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啟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分,每處l分,意思對即給分)(1)偏愛(2)認為(3)當(dāng)面指責(zé)(4)通“返”,返回
7.(2分)B拜見(A長,身高整治,治理C偶爾私自,偷著D錯誤到) 8. (6分)每句2分,重點詞語翻譯準(zhǔn)確,句子翻譯通順即可)(1)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孰與”l分疑問句l分)(2)由此看來,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嚴重了;,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嚴重)了。(“蔽”“甚”各1分)
(3)我知道國家滅亡的原因了。(“所以”“亡”各1分) 9.(3分)原因(2分)齊威王有鄒忌這樣善于進諫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納諫;而宋昭公卻一 直被諂諛者包圍.聽不到諫言。啟發(fā)(1分)給別人提意見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虛心聽取和接受別人的意見,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 #p#分頁標(biāo)題#e#
9.2009年揚州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甲】(鄒忌)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戰(zhàn)國策·齊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幣①以招賢者,往見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將誰朝②?”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④,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⑤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戰(zhàn)國策·燕策》)
【注】①厚幣:拿著豐厚的錢財。②誰朝:拜見誰(賓語前置)。③涓人:宮中灑掃的人。④見事:被侍奉,被重視,受重用。⑤樂毅和后面的鄒衍、居辛分別是魏、齊、趙三地的名士。
1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 (3)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 ) (4)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 ) 13.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將告于蒞事者 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其真無馬邪 D.隗且見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和課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6分) (1)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2分) (2)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2分)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分) 15.甲文告訴我們:國君廣開言路,才能興利除弊,使國家強盛起來; 乙文告訴我們: (2分) 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責(zé) (3)反:同“返”,返回 (4)期年:滿一年 13.B A.“以”:介詞,用/相當(dāng)于“而”,表順承;B.都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相當(dāng)于“對”或者“向”;C.“其”:代詞,它的/表反問語氣的語氣詞,相當(dāng)于“難道”;D.“且”:尚且/將近。
14.(1)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2)燕昭王為郭隗建造宮舍并且拜他為老師。 (3)(村中人)問如今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15.禮賢下士,才能廣招人才,國家才能強大。 #p#分頁標(biāo)題#e#
10.2009年阜新市《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甲][乙]兩文,回答9~12題。(10分)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①膝上。有人從長安②來,元帝問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⑤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⑥?”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⑦。”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⑧?”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元帝:司馬睿,其長子司馬紹后繼位為明帝。 ②長安:西晉的封國,此時的長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陽,西晉時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潸(sha?n),流淚的樣子。涕,眼淚。 ⑤東渡:晉元帝為瑯琊王時住在洛陽,好友知天下將要大亂,就勸他回到自己的封國,鎮(zhèn)守建康,意欲建立一個復(fù)興帝室的基地,這就是所謂的“東渡”。 ⑥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你認為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意謂,認為。 ⑦居然可知:根據(jù)這一點可以知道。 ⑧邪(ye?):同“耶”。
9.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問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異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2)具以東渡意告之。 11.有人認為,[甲]文中的魯莊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請結(jié)合原文內(nèi)容闡釋其“不鄙”的理由。(2分) 12.[甲][乙]兩文都主要以 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乙]文這個小故事表現(xiàn)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1)賜福、保佑。(2)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3)為什么。(4)對……感到驚奇。(每小題0.5分,共2分。)
10.(1)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給他人。 #p#分頁標(biāo)題#e#
(2)元帝把東渡的意圖詳細地告訴了他。(每小題2分,共4分。) 11.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zé),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滿分,共2分。) 12. 語言 ; 機智、聰穎、聰敏、機敏、聰明、隨機應(yīng)變等(答出其中一個詞語即可)
(每空1分,共2分。) 11.2009年赤峰市《魚,我所欲也》閱讀下邊兩個文言文語段,完成21—26題。(16分)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公孫儀1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2受魚,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注釋:1公孫儀:春秋時魯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遷就他人。 21.解釋加點的詞語。(4分) ? (1)蹴爾而與之() ?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 (3)公孫儀相魯而嗜魚( ) ? (4)其弟子諫曰() ? 22.翻譯句子。(4分) ? (1)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 ? (2)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 ? ? 23.甲文“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
? 24.乙文中哪句話表達了公孫儀的觀點?(2分) ? 25.從公孫儀對受魚和枉法關(guān)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品質(zhì)?(2分) ? 26.概括這兩個語段內(nèi)容上的相同之處。(2分) 21.(1)用腳踢(2)通“辨”,分辨 (3)特別喜歡(很愛好) (4)他,指公孫儀 22.(1)一碗飯,一碗湯,得到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餓死。 (2)先生喜歡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給的)魚,為什么呢? 23.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或: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如用自己的話答出這個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孫儀是個注重防微杜漸(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兩個語段都是寫在利與義面前如何抉擇的問題。
12.2009濱州市《魚,我所欲也》(甲)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晏子諫景公 #p#分頁標(biāo)題#e#
(乙)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晏子自稱)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⑤矣。”乃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 ——(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①景公:齊景公。②霽: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側(cè)陛:堂,朝堂。陛,臺階。④逸:安樂,安閑。⑤聞命:齊景公自謙的話,意為聽您的話。
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4)乃令出裘發(fā)粟 裘: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謂失其本心。 (2)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 11.文段(甲)中畫線句子強調(diào)的是:(2分) 12.文段(乙)所講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2分) 13.2009年濟寧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喧矣。(選自《韓詩外傳》卷九) 注釋:①誦:背誦。②方:正在。③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④喧:遺忘。⑤引:拿來。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人恒過然后能改 恒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織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喧矣。
10.【甲】【乙】兩文在表達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認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獨特的地方?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 6.西風(fēng)、北雁、紅葉、黃花、芭蕉、秋雨 7.渲染出一幅蕭瑟的秋景。表達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難歸的思想感情。 8.①常常犯錯誤②割斷 9.①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②從此以后,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書中的內(nèi)容了。 10.甲文以議論為主,語言精練,分析透辟;乙文以敘述為主,用引刀裂織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說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問1分,第二問2分,意思對即可) 14.2009年省臨沂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孟子〉兩章》) #p#分頁標(biāo)題#e#
[乙]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選自《論語》)
6.解釋文中加點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7.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8.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乙]文重點強調(diào)的觀點是什么?(3分)
9.你認為[甲] [乙]兩文重點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有什么關(guān)系?(3分) 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對) ③軍備(軍隊) ④信任,信用 7. ①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②從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國家就無以立足。 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無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9. [甲] 文重點強調(diào)的“人和”(“得道”)與[乙]文重點強調(diào)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關(guān)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條件(或“內(nèi)容”)之一。
15.2009年太原市《送東陽馬生序》閱讀文言文,完成9~12題。(13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jīng)年①,自謂可將兵十萬。會有土寇②,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③。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jīng)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試于一村,溝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幾為魚。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fā)病死。 (節(jié)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注〕①經(jīng)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戰(zhàn)斗。 ④洫(xu?):溝渠。 ⑤甫:剛。 9.甲文記敘了作者小時候借書和 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乙文中劉羽沖最終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敗和 。(2分) 10.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幼時即嗜學(xué)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謂可將兵十萬 將: (4)會有土寇 會: 11.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恒獨步庭階,曰:“古人豈欺我哉?” 12.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說說乙文中的劉羽沖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9.抄書 治水失敗 (評分說明:大意對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1)特別愛好(或“喜歡”、“愛好”) (2)跑 (3)率領(lǐng)(或“帶領(lǐng)”) (4)適逢,正趕上 (評分說明:結(jié)合語境理解正確即可。每小題1分,共4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數(shù)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讀到各種各樣的書籍。 (2)(他)常常獨自在庭院(臺階)散步,說:“古人難道在欺騙我嗎(或古人怎么能欺騙我呢)?” (評分說明:翻譯通順、完整,大意對即可。每個分句1分,每小題2分,共4分) 12.示例:劉羽沖是一個喜歡讀書但做事不切實際的人。他雖然潛心研讀古代的兵書和水利書,但不能靈活地運用于實際之中,結(jié)果屢遭失敗,抑郁而死。 #p#分頁標(biāo)題#e#
16.2009年眉山市《桃花源記》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4分)
【甲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丙文】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節(jié)選自《晉書》)
【注釋】①〖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標(biāo)志。
6.丙文中加點的“適”在工具書上主要有以下解釋,在這兒最恰當(dāng)?shù)倪x擇是( ) A.符合 B.恰好 C.滿足 D.舒服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因以為號焉 自號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曳屋許許聲 C.期在必醉 與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8.根據(jù)你對以上選文的比較閱讀,下列說法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A.以上3篇選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淵明本人所著,丙文則是他人為陶淵明所著。 B.以上3篇選文都體現(xiàn)了陶淵明的安貧樂道和隱居思想。 C.乙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率真放達、安貧樂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淵明。 D.丙文主要通過陶淵明喝酒和撫琴兩件事情來體現(xiàn)其穎脫不羈的性格。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②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
6.C 7.A 8.B 9.①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17.2009年黃岡市《送東陽馬生序》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21—24題。(12分)
【甲】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p#分頁標(biāo)題#e#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①,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②。既長,知其世家③,感泣辭母,去之南都④入學(xué)舍。晝夜苦學(xué),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m以水沃面。往往顫(zha?n)粥不充⑤,日昃(ze?)⑥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選自《宋名臣言行錄》)
〖注釋〗①孤:幼年喪父謂之孤。②再適長山朱氏:改嫁到長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顫粥不充:顫,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陽偏西。⑦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jīng)書。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4分) (1)腰白玉之環(huán) ( ) (2)同舍生皆被綺繡( ) (3)媵人持湯沃灌( ) (4)感泣辭母 ( )
22.下面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①足膚皸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歲而孤 B.①當(dāng)余之從師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擁覆 ②輒以水沃面 D.①余則組袍敝衣處其間 ②其如土石何(選自《愚公移山》)
23.翻譯句子(2分) 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譯文: 24.兩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艱難,勤奮苦瀆,從文段中來看,二者的讀書動力略有差別,請分別用自己的話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讀的成語故事有:③ 、 (要求填寫兩個)。(4分) 21.(1)用作動詞,“腰佩”或“腰上佩帶”;(2)通“披”,“穿”或“穿著”;(3)熱水;(4)辭別。(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題l分,共4分。) 22.C(A①連詞,“卻”;②連詞,“就”。B①助詞,取消獨立性;②動詞,“到”。C①和②都是介詞,都當(dāng)“用”講。D①人稱代詞,“他們的”;②加強反問語氣。)(2分)
23.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分,大意正確l分,關(guān)鍵詞語翻譯錯誤酌情扣分。) 。 24.①以讀書為樂(有極強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擔(dān)家庭責(zé)任而讀書(1分)③囊螢映雪 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畫荻鑿壁等(要求填寫兩個,一個1分)
四、 18.2009年濱州市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水平考試《魚我所欲也》(甲)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 晏子諫景公 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cè)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晏子自稱)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⑤矣。”乃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 ——(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①景公:齊景公。②霽: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側(cè)陛:堂,朝堂。陛,臺階。④逸:安樂,安閑。⑤聞命:齊景公自謙的話,意為聽您的話。 #p#分頁標(biāo)題#e#
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發(fā)粟 裘: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謂失其本心。 (2)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
11.文段(甲)中畫線句子強調(diào)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講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2分) 9.何加:有什么好處。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著,穿著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這種做法就叫做喪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惡之心。 我聽說古時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飽了卻想到別人的饑餓。 11.有的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鐘”,這就是失去本心“義”的表現(xiàn)。 12.作為君王要以民為本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樣就會失去民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