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7-31 14:33:33
九年級語文第一學期
階段性質(zhì)量反饋
一、積累與運用 (26分)
(一)積累。(16分)
1.閱讀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及加點字的注音依次寫在文后的方格內(nèi)。(2分)
我是一顆不幸的星,一個夜晚,我從天空yu?n 落。我曾根深蒂固的認為我永遠屬于那片湛藍而深sui? 的天空,現(xiàn)在,我卻躺在這浩瀚無際的荒原。在忐忑不安中我窺探四周,死一般的沉寂讓我悲從中來。在歇斯底里中我突然想起媽媽的教誨:不要讓生死耿耿于懷,廓然無累者才能達到生命的至境,活著和死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一下子豁然貫通:我這是掙脫了家園的禁錮,魂歸大地的懷抱,我愿化作一抔黃土,以一顆熾熱的心滋養(yǎng)出一片青青的小草。
2.默寫。(8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 。
(2)曹操在《龜雖壽》一詩中自比千里馬的詩句是 , 。
(3)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詞中,“ , ”
兩句蘊含著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現(xiàn)的生活哲理。新 課 標 第 一 網(wǎng)
(4)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李煜 《相見歡》)
(5)塞下秋來風景異, 。(范仲淹 《漁家傲》)
(6) , 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 《夜雨寄北》)
(7)抽刀斷水水更流, 。(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8)江山代有才人出, 。 (趙翼 《論詩》)
3.名著閱讀。(6分)
(1)下列對文學名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 】 (3分)
A.“孤獨勇士絕望島遇‘星期五’”的情節(jié)出自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說《格列佛游記》。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在孩提時代被迫退學后,到餐館當童工,經(jīng)常被廚子頭毒打,從此歷經(jīng)了生活的種種磨難。
C.《朝花夕拾》中的《無!芳戎S刺了庸醫(yī),也批評了封建主義的孝道,提出了一種嶄新的人道主義觀念。
D.《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在經(jīng)歷買車的三起三落之后,從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棄變得老實堅忍、自尊好強、吃苦耐勞。
E.《水滸傳》中武松智斗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2)在《駱駝祥子》一文中,劉四爺為什么在壽誕之日與虎妞爭吵至鬧翻?這體現(xiàn)了劉四爺什么性格特點?(3分)
(二)運用。(共10分)
4.下列語段有好幾處毛病,請用規(guī)定的符號在原文上直接修改。(4分) #p#分頁標題#e#
(1)換用號: (2)增補號: (3)刪除號: (4)調(diào)位號: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一種共鳴,在上世紀90年代,學生們都崇拜名著,時至今日,讀名著的中學生越來越少。中學生不愛讀名著與目前當下閱讀環(huán)境不佳有很大關(guān)系,隨著網(wǎng)絡(luò)的普及,使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都市青年越來越習慣于“短平快”的閱讀方式,網(wǎng)上閱讀率攀升,真正能靜下心來進行深層閱讀的人反而少了。作為教師,要引導中學生收獲經(jīng)典精華,汲取名著的智慧。名著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chǎn),學生讀名著可以增長見識和人文素養(yǎng),所以將名著閱讀進行到底吧!
5.仿照畫線句式續(xù)寫兩個句子,使下面的句子構(gòu)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2分)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交流。與師生交流,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與 , ;與 , 。
6.閱讀下面材料,請你探究當今社會人們的閱讀現(xiàn)狀,并結(jié)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議。(4分)
材料一:今天我們的閱讀與過去相比已經(jīng)有了諸多變化。市場上賣得最好的書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實用書:養(yǎng)生、美容、商戰(zhàn)、股票、英語……書海已經(jīng)“茫茫”。各取所需的閱讀看上去已不再承受精神的重負,而是直奔主題,要的是立竿見影。
材料二:“無用”的閱讀,正如文化給人的力量更多的是緩慢、綿密、恒久的滲透,雖然它是“無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跡,我們沉重的肉身會因某些時刻“無用”的閱讀而獲得心靈的輕盈和潔凈,這樣的閱讀不是生存甚至生計所必需的,但它讓我們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以及自身的價值,它內(nèi)在的文化含量并沒有因為表面的“無用”而打折扣。
材料三: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中國人的圖書閱讀率已從1999年的60.4%下降至2007年的34%。2007年我國人均購書量不足5本,且其中八成是課本教材。
材料四:《重慶晚報》報道:昨日下午,兩路口一茶樓熱鬧非凡。由于桌子擺不下了,喝茶打牌者已擠到路邊人行道上。距茶樓不遠處的重慶圖書館,門可羅雀。一樓讀書室里,只有3個人在看書。二樓閱覽區(qū),讀書人也寥寥無幾。
合理化建議:
二、閱讀理解 (44分)
(一)閱讀黃景仁的《別老母》,完成7-8題。 (4分)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7. 黃景仁,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為了生計,常年奔波在外。在一個風雪之夜,他不得不作別老母,離家遠行。走出家門回頭看時,他看到了怎樣的一幅圖畫呢?請結(jié)合詩句,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2分) #p#分頁標題#e#
8. 看到這幅畫面,作者發(fā)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借助于這句詩,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2分)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共14分)
【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嗚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①。何心不隨?(b)何力可回?②(c)我公③哀傷,拯天之亡④,逆長風而孤騫,訴大川以獨航。金可革,公不可革⑤,孰為乎剛?(d)地可動,公不可動,孰為乎方!一朝感通,群陰披攘⑥。天子既臣而皇⑦,天下既周而唐,七世發(fā)靈,萬年垂光⑧。噫!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當!新- 課-標 -第-一- 網(wǎng)
(選自范仲淹《唐狄梁公碑》)
注釋:①武暴如火,李寒如灰:武則天性暴如火,李氏一脈(幾經(jīng)殺戮)已是一盆死灰。 ②何心不隨?何力可回:哪一件事不隨著她的心意而成?誰有力量能使他們死灰復燃?③我公:指狄仁杰,死后被賜謚號梁國公。 ④拯天之亡:出死力拯救(李氏一脈)不致斷根滅亡 ⑤革:刻鏤 ⑥群陰披攘:許多鬼神都為他掃礙排障。 ⑦天子既臣而皇:廬陵王由臣子登上了皇位。 ⑧七世發(fā)靈,萬年垂光:他的英名垂范后世,萬年流光。
9. 解釋下列短語。(4分)
(1)舊制( ) (2)屬予作文( )
(3)微斯人( ) (4)孰為乎方( )
1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金可革,公不可革,孰為乎剛!
11.選出對上述兩段選文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2分) 【 】
A.甲、乙兩個選段中的滕子京和狄仁杰都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B.甲、乙兩個選段中(a)(c)兩處屬于無疑而問,(b)(d)兩處屬于有疑而問。
C.甲、乙兩個選段中范仲淹紀念滕子京和狄仁杰,都是為了抒發(fā)自己憂國憂民、誓為國為民建立像狄梁公那樣的功業(yè)的思想。
D.在乙段中范仲淹抒發(fā)了自己因狄梁公力挽狂瀾的舉動而對他產(chǎn)生的極度敬仰之情。
12.梁衡在北京大學范仲淹國際研討會上的報告《〈岳陽樓記〉留給我們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財富》中說,學習《岳陽樓記》的意義歸納起來有三條,一是教我們怎樣寫文章;二是教我們怎樣做人;三是教我們怎樣做官。請你任選兩條,結(jié)合甲文談?wù)勀愕睦斫狻?4分) #p#分頁標題#e#
(三)閱讀梁衡的《文章為思想而寫》,完成13—16題。(10分)
①人們?yōu)槭裁磳懳恼。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為了傳遞信息,傳播知識,為了創(chuàng)造藝術(shù),創(chuàng)造美感。但還有更深一層,就像開礦一樣,是為了開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②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描寫敘述的美,寫景,狀物,述事,傳播信息、知識等,求的是準確、干凈。第二層是意境之美,即要寫出感覺、感情、美感。第三層是哲理之美,即要寫出新的思想。這種美在文學作品中有,在許多政論、哲學和科學論文甚至講話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們平時看報紙,讀社論,聽講話,大部分時候留下的不深,就是因為這些文章講話只到了傳遞信息、決定指示這一層,還沒有給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講話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閃電劃過夜空,你會有永久的記憶。比如“文革”十年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一切按最高指示辦,報上文章無不重復著這樣的話。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報》冒出了一篇文章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出一個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們對這篇文章記憶猶新。再細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傳下來成為經(jīng)典,除有藝術(shù)之美外,大都是因為它道出了一種前人沒有說出的新思想?梢哉f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這些文章在人們頭腦里代代繁殖的種籽。當然,光有種籽的顆粒還不行,還得有茂盛的枝干花葉。所以文章還得有文采,還得有前兩個層次的襯托。作為文學作品,如果三個層次都達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陽樓記》,有作者對洞庭湖景色的描寫之美,有作者由此引發(fā)的意境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獨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達到了一種哲理之美。這篇文章所以能流傳千古,氣貫百代,老實說,主要是因為這句話,這一個新思想。
③人們或許會問,社會上每天文章千千萬,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許多文章只是完成著傳遞消息、傳播知識、講述故事的任務(wù)。作為一般人,這就夠了。但作為作家、思想者,這卻不夠,他必須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別人沒有表述過的思想。對這種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鑄煉新詞新句一樣,務(wù)求個性,務(wù)求最新。“語不驚人死不休”,篇無新意不出手。因為你是弄文章的“專家”,當然就與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點慢點無所謂,而短跑運動員則不同,他必須跑出比別人快的成績。因為他是專門干這個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長點。
13.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p#分頁標題#e#
14.結(jié)合上下文看,第二段劃線句的“種籽”和“枝干花葉”分別指什么?(2分)
15.第二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一例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16. 讀完全文,聯(lián)系第三段再寫出一句你學過的能體現(xiàn)“新思想”的文言語句。(2分)
(四)閱讀陸文夫的《腳步聲》,完成17—21題。 (16分)
①我走過湖畔山林間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鳥尚未歸巢,松濤也因無風而暫時息怒……突然間聽到自己的身后有腳步聲,這聲音不緊不慢,亦步亦趨,緊緊地跟隨著我。我暗自吃驚,害怕在荒無人煙的叢林間碰上了剪徑。回過頭來一看:什么也沒有,那聲音來自于自己的腳步。
②照理不應(yīng)該被自己的腳步聲嚇住,因為在少年時代我就在黑暗無人的曠野間聽到過此種腳步聲。那時我住在江邊的一個水陸碼頭上,那里沒有學校,但兩里路外的村莊上有一位塾師在那里坐館,我只能去那里讀書。那位塾師要求學生們苦讀,即使不頭懸梁,錐刺股,也要“聞雞起舞”,所謂“聞雞起舞”就是在雞鳴時分趕到學塾里去讀早書。農(nóng)村里沒有鐘,全靠雞報時。“雄雞一唱天下白”,那是詩句,實際上雞叫頭遍時只是曙色萌動,到天下大白還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這黑暗中向兩華里之外的學塾走去,周圍寂靜無聲,卻聽到身后有沙沙的腳步聲,好像是誰尾隨著我,回頭看時卻又什么也沒有。那時以為是鬼,嚇得向前飛奔,無論你奔得多快,那聲音總是緊緊相隨,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學塾里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塾師,塾師睡在床上教導我說:“你不要怕鬼,鬼不傷害讀書人。你倒是要當心人,壞人會來剝你的衣裳,搶你的錢。”
③老師的教導我終身不忘,多少年來我在黑暗的曠野中行走時從來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給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過,這種擔心近年來也淡忘了,因為近年來我很少在黑暗的曠野中行走,也很少聽到自己的腳步聲。
④是的,我聽不到自己的腳步已有多年了,多年來在繁華的城市里可以聽到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響:有慷慨陳詞,有嘁嘁私語,有無病的呻吟,也有無聲的哭泣;有舞廳里重低音的轟鳴,也有警車呼嘯著穿城而過……喧囂,轟鳴,什么聲音都有,誰還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
⑤要想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好像必須是在寂寞的時候,在孤苦的時候,在泥濘中跋涉或是穿過荒郊與空林的時候,這時候你才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那么沉重,那么遲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憊;躑躅不前時你空有嘆息,無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種腳步聲能夠清楚地告訴你,你在何處,你是從哪里來,又欲走向何處?那腳步聲還會清楚地告訴你,它永遠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p#分頁標題#e#
⑥在都市的喧囂聲中,凡夫俗子們不可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你一出門、甚至不出門便可聽到整個的世界有一種嗡嗡的轟鳴,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爭吵不休還是舉杯共飲,分不清是胡言亂語還是壯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來者是哪個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腳在走路,而是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難聽見自己的腳步聲了,只聽得耳邊呼呼風響,眼前車輪滾滾,你不知道是在何處,忘記了是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行動就是一切
⑦偶爾回到空寂的林間來,又聽到了自己的腳步聲。聽到這種聲音的時候,似乎覺得有一股和煦的風,一般清洌的水穿過了心頭。我從鄉(xiāng)間走來,邁過泥濘的沼澤,走過碧野千里,那腳步還是存在著,還是和我緊緊相隨,有這一點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腳步會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個目的地是永遠也不會到達的,如果我能到達的話,后來者又何必去跋涉?
⑧心中的目標雖然難以達到,腳步卻也沒有白費,每走一步都是有收獲的,痛苦是一種收獲,艱難是一種收獲,哭泣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體驗,要不然你怎么會知道歡樂、順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總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邊的巖石上坐下來,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看起來路途也不遙遠,走起來也十分方便……躍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盡頭,走到你心中設(shè)想的目的地?赡銊e忙,你只須呆呆地在巖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陽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沒有金光大道可走,還得靠那沉重的腳步老老實實地挪向前。
(篩選自《21世紀中國經(jīng)典散文》)
17.本文開頭寫道“我走過湖畔山林間的小路,突然間聽到自己的身后有腳步聲”和“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鳥尚未歸巢,松濤也因無風而暫時息怒……”,結(jié)合全文來看,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18.作者為什么說聽不到腳步聲?請用一句話概括。(2分)
19.文中第⑦段劃線句如何理解?請你結(jié)合生活實例加以闡述。(3分)
20.文章第⑧段“能走總是美好的”一句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態(tài)?請你結(jié)合第⑤段劃線處,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闡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對人生的意義。(4分)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寫得耐人尋味。作者用虛虛實實的筆觸,縱意揮灑,創(chuàng)造出一種氣象氤氳的情思氛圍,層層抒寫出他對“腳步聲”的哲理感悟,從而給讀者以豐沛的啟示。 #p#分頁標題#e#
B.在作者看來,能否聽到自己的腳步聲,不僅說明現(xiàn)實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而且表明了自己生存狀態(tài)的不同;而后者關(guān)乎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C.“要想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必須是在寂寞、孤苦、在泥濘中跋涉或是穿過荒郊與空林的時候”。這種情況的“腳步聲”無非暗示了作者在艱難歲月中孤苦郁悶頹廢的心境。
D.作者對人們在喧囂市聲中,清醒的自我意識已喪失殆盡的生存狀態(tài)感慨系之。這種深沉的世情感嘆包含著作者對現(xiàn)實的深刻針砭,它是令人警醒的振聾發(fā)聵之音。
三、 作文 (50分)
歲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們?nèi)松牡缆飞,有許多動人心弦的樂章,請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節(jié),以“那是一首歌”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明確,內(nèi)容要具體,要寫出“我”的真情實感。
(2)文中不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