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7-13 22:24:25
中考語文備考:閱讀訓練方法
一、培養(yǎng)語感,打好“雙基”
語文的核心是語言,語言的核心則是語感。怎樣引導學生誦讀潛思,培養(yǎng)語感呢?
驅遣想象,誘發(fā)語感。古人強調讀書要讀進去,想出來。就是說,閱讀與想象相結合,訓練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進行閱讀。有三種情況:一是抓住具有感染力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引導分析比較,想象理解,發(fā)現(xiàn)其意蘊,體會遣詞造句的目的,語感即生。二是運用形象思維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情景,產生“內心視像”,并由表及里認識、升華。三是材料(或情節(jié))連綴。即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教師選取三四個零碎的事物或細節(jié),要求學生補充、續(xù)接、擴展,使這些材料演化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如擬出“夕陽”“新芽”“淚”“殘疾青年”,要求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用這四個詞語綴合成一個具體事件或故事。這樣進行語言實踐,久而久之,語感能力增強了,想象性的誦讀也便形成一種習慣和能力。
反嚼意會,回溯語感。意會指憑借已有知識經驗、生活體驗與課文所蘊含的意義聯(lián)系,直接獲得對課文整體認識的心理過程。它側重于對課文帶有直觀性質的模糊理解。對詞、句、段、篇閱讀有所理解,但難以言傳,此時便可引導學生從上下文聯(lián)系中,由字里行間尋求形成意會的突破口,回溯語感。如教《山中避雨》,我強調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但課文中沒有出現(xiàn)“音樂怎么怎么樣”,用何辦法讓學生曉悟這一點呢?抓住“琴聲”一詞啟迪思索:“你從琴聲中想到些什么?”這里包括兩方面活動:一是回視課文,以“琴聲”為線串起作者與村里年輕人的“知音”關系,從而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二是跳出課文,以“知音”為基點、“琴聲”為線索展開想象,形成不同的“內心視像”,引起心弦的震動。這兩方面活動均有語感的參與,其效果自然比老師揭示好得多。
二、把握思路,提高閱讀能力
把握思路,是一種思維能力的訓練。
這種能力必須靠反復的閱讀實踐才能形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