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9-06-12 11:47:45
都是“還”字惹的禍兩年前,巢湖的張先生向朋友高某借了14000元。今年3月,張先生因資金短缺只還了其中1萬元。
為避免今后出現(xiàn)糾紛,張先生又給高某寫了一張欠條:張某借高某人民幣14000元,今還欠款4000元。
后來,高某因催款吃了幾次閉門羹后,一紙訴狀將張某告到法院,訴稱張某尚欠其余款1萬元,請求返還。
接到起訴書后,張先生感到疑惑不解。司法所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欠條存在重大歧義。
“今還欠款4000元”,既可以解釋為“今還(hái)欠款4000元”,又可以解釋為“今還(huán)欠款4000元”。
根據(jù)《合同法》規(guī)定,如果一方提供的用詞可合理地得出兩種理解時,應選擇不利于用語提供人的解釋。張先生為此輸?shù)袅斯偎尽?/p>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