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映山天接水,陌上花落緩緩歸。一曲羌笛柔斷腸,回首情依依。
一個人,從故鄉(xiāng),到異鄉(xiāng),在路上,慢慢走,做個流浪詩人。
旅途的第一站從江南啟程,身為江南水鄉(xiāng)的人家,自然對江南古鎮(zhèn)有著獨特的情懷。
淺渚波光云影,小橋流水人家。
清晨,細密的陽光灑在柔軟的水面,涓涓流水淌過狹窄的河道,微風輕拂,挽起水中波瀾,如同小家碧玉般露出一絲笑靨。河道上拱起一座蒼老斑白的石橋,仿佛是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卻仍舊守候著這座古鎮(zhèn)。橋上的江南人兒來來往往,遇見就相視一笑,江南人家的靦腆、熱情也可一窺。
我站在臨水而建的民居房,撫摸著蒼老的古墻,思忖著江南的過去與未來。
堂皇轉(zhuǎn)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斑駁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殘夢,交錯的雙橋堅致而蒼老,沒有比這個圖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鎮(zhèn)的了,而又沒有比這樣的江南小鎮(zhèn)更能象征故鄉(xiāng)的了。”
而今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社會,燈紅酒綠的生活壓抑著古老的文明,愿江南小鎮(zhèn)秉持那一份久違的古色古香。
慢慢走過故鄉(xiāng),來到異鄉(xiāng),卻是另一種慨嘆。我從江南古典的小鎮(zhèn),一轉(zhuǎn)而入漠北蒼茫的戈壁,那是何等的壯闊。
蒼勁的遠山如同奔騰的駿馬,在黃沙漫道的戈壁馳騁,馬蹄揚起萬丈塵土,在夕陽的映襯下無比雄壯。
站在深沉古老的莫高窟前,瞻仰著人類智慧的遺存,看到的是莫高窟經(jīng)歷千年艱難后的蒼老,看到的是中國文明的悠長與深邃。還記得余秋雨先生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終鮮活的生命。這種情愫,無論是對莫高窟本身,還是對古老的中國文明,都不是能用只言片語形容的。
看過江南小鎮(zhèn)的古樸清麗,看過漠北戈壁的雄渾壯闊,這兩種中國文化的極端無疑展露了一個民族的勇敢和智慧,卻又不能囊括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風景,人情,文明,三者相融。美哉!壯哉!妙哉!
正所謂“失去此刻就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無法向往來生了。”更多的中國文明卻在日漸消失,任何一個中華兒女都不愿目睹偉大的文明的失落,而拯救破碎的文明又由我們承載。
其實所有的故鄉(xiāng)原本不都是異鄉(xiāng)嗎?所有的故鄉(xiāng)不過是我們的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腳的一站。無所謂故鄉(xiāng)異鄉(xiāng),都是文明的傳承。
我只知道,我在路上,慢慢走,欣賞并思忖著。我愿像余秋雨老先生一樣,做個漂泊的流浪詩人。
遠處傳來一曲羌笛,再回首,情依依。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