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鮑灝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活在世界上,人際交往,社會地位,生存交流都決定了我們必須要與其他人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我們總會面臨需要以及被需要這兩種情況。
這種需要的心態(tài)最直接也最深刻的表現(xiàn)在我們與父母之間,當我們呱呱落地,還是個脆弱的嬰兒的時候,我們只能依靠大人的悉心照料下長大,此時的我們沒有謀生的本領甚至都沒有正常交流的能力。我們需要父母,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父母也需要我們。他們需要我們健健康康的長大,因為我們不僅是他們的親骨肉,血脈的延續(xù),我們還是他們情感的寄托,是生活的重心。我們不能去說需要與被需要這兩者之間是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而當我們成長,開始在社會里謀生存時,我們會面臨關于需要這個課題更為復雜的情況。
我們開始面臨生存的需要,這種需要是自身的,是我們對自己提出的基本要求,我們需要生活,衣食住行這四個基本要素需要得到滿足,于是我們求學,我們需要好的師資,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我們開始求職,我們需要一份能維持基本生活的工資與能獲得成長的工作環(huán)境。這些需要是我們向學校,向企業(yè),甚至向社會提出的需要?偠灾痪湓挘跊]有外界提供給我們生存的基本空間的話,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獲得有體面的生活。我們都是社會汪洋里的一縷水汽,需求就是生活里最常提的核心詞。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說過,需要與被需要幾乎是共生的,他們就像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白蟻和鞭毛蟲一樣。當我們被需要時,我們也需要承擔自己應付出的責任。
就像為人子女,我們必須贍養(yǎng)父母,這不僅僅是道德對我們的要求,更是需要的關系。因為此時父母對我們是有需要的,我們也應該像多年前父母呵護我們一樣去呵護他們。在這過程中,我們會領悟到原來生命就是這么回事,我們在各種需要中生活,一生中我們會有各種角色,但說明白了,就是彼此需要。
而在我們做出行動,回應別人對我們提出的需求中,我們也會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正如所言,當我們所有學成,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我們回饋父母安逸的生活,幸福健康的晚年。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收獲良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肯定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很重要,對父母,對子女,對愛人,我們收獲到的是對自己的肯定,是別人對自己的需要以及尊重。
而社會對我們也有同樣的關系,我們在享受了社會各種福利政策,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便利,我們也要開始關注社會中不足的情況,做出我們力所能及的改善。汶川地震中人民教師譚千秋,乞討老人徐超,江油市副市長李盛銀,以及許許多多奔赴抗震就災一線的特警戰(zhàn)士們,他們在面對學生,社會,國家的需求面前,積極的做出行動,甚至為此付出生命。在被需要的時候,他們使世人明白何為人生最大價值,而他們也展現(xiàn)了這種價值。
需要與被需要是人生的常態(tài),希望在之后的漫漫人生路中,我們的需求都能被他人得到回應,而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被需要時,都能以積極的行動感受到幸福,都能展現(xiàn)自己人生的價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