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學習方法: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人們根據(jù)一定的認識和實踐目的,把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屬性和特征加以比較,以確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的思維方法[6]。比較法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比較植物和動物的共同特點,從中發(fā)現(xiàn)生物的共同特征,這是比較法中的求同思維;比較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葉脈特點,這是求異思維的體現(xiàn);比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找到其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就是比較法中的既求同又求異;一般來說,在相異的對象間探求相同點,在相同的對象間探求相異點,能夠更好地認識和把握事物,同時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求同、求異思維。
比較時需要根據(jù)比較對象的特點和教學目的確定比較范圍的大小。例如,可進行全面或局部比較,縱向或橫向比較,單項比較或多項比較,簡單比較和復雜比較。教學時,要明確比較范圍,做到重點突出。
分類是根據(jù)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性,把對象分為不同種類的邏輯思維方法。比較是分類的基礎,只有比較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性,才能進行科學的分類。分類分為“分”和“類”,“分”的依據(jù)是對象的不同點,“類”的依據(jù)是對象的相同點,分類體現(xiàn)了客觀事物的共性與個性的差異,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特點。
依據(jù)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深入過程,分類可分為現(xiàn)象分類和本質分類。在生物學教學時,學生往往被現(xiàn)象所迷惑,而沒有從本質上將對象所分開。例如,學生很容易將藍藻和綠藻都看成藻類植物,因為學生只看到它們都有“藻”字,但從本質上看,前者是原核生物,后者才是真核生物中的藻類植物。動物類群的教學中更是如此,從現(xiàn)象(表面的形態(tài)上看)是同一種生物,但從本質看又是不同的生物。例如,鯨看起來像魚,但本質上是哺乳動物;蝙蝠看起來像鳥,但本質上是哺乳動物;泥鰍看起來像爬行動物,但本質上是魚類。
比較和分類這兩種科學方法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廣泛用到,掌握這兩種科學方法,對于生物現(xiàn)象及其本質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