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而思在線 作者:寸草老師 2017-03-01 16:29:47
爸爸的互補
1.言行互補
我自己"言勝于行",常常是想的多說的多,動的少。這和性格有關(guān),也和行動力有關(guān),也和一件事想得不透徹有關(guān)。孩子的爸爸則是"行勝于言",凡事想好了就去做,不觀望不拖拉。
我家孩子5 歲多點的時候,經(jīng)常和鄰居家哥哥玩。哥哥學電子琴,每天晚上都要彈奏,我家孩子經(jīng)常聽著哥哥彈琴,就會羨慕和向往地說"我也想彈"。每次她這么說完,我都說,好啊,下次媽媽帶你去。說了好幾回下次去,也沒行動。實際上是我也不知道5歲的孩子能不能學琴,該不該學。她爸爸聽了幾次這樣的說法之后,有一個周末突然說,今天哥哥去上課,我們就跟著去看一下吧。結(jié)果,他就帶著孩子去了,讓孩子現(xiàn)場體驗了一下上課,又問清楚了老師孩子有沒有學習潛質(zhì)、這么大能不能學等等,回來就和孩子確認是否真的想去學琴。得到孩子和老師的肯定之后,下一個星期,就直接帶孩子去報名了。
類似的事例很多。我經(jīng)常會對孩子說,你去鍛煉一下。但是她爸爸很少說,他會直接去做,他直接和孩子說,你媽還沒做晚飯,這會兒咱倆下去打會兒羽毛球。周末則帶孩子去游泳,或者父女倆騎車去香山去奧體,有時候也會帶著我。
我有的時候會提醒孩子,讀書、閱讀、寫作業(yè)。她爸爸幾乎不這么說,他覺得該讀書,那好啊,周末帶孩子去書店,自己挑書;后來搬家,做了個大大的書柜,是家里最大的家具;孩子的書桌也是精心挑選的。他自己呢,在我說"我們讀會兒書吧"的時候,已經(jīng)找出一本書了;而在我說"別看電視了"之前,早就把電視關(guān)了。
我講道理、提要求,爸爸都是簡單地直接去做。事實證明,這種簡單的"行為",比講道理有效的多。后來我慢慢也學著這一招,就是少說多做。
2.思維互補
我自己比較感性,也比較情緒化,凡事憑感覺做,看當時的情緒做。她爸爸就不一樣,相對理性的多。
小的時候,我?guī)Ш⒆淤I玩具,都是動物玩偶、過家家玩的之類。她爸爸買回來的總是和我的不一樣。娃一歲的時候,他就買個大飛機回來,回力的那種;兩歲多的時候,買回來的玩具都是積木、樂高類;三歲多就買拆裝的玩具,小汽車、小恐龍之類。我就抱怨,這些玩具不適合女孩子玩,她爸爸也不理我,就拿自己買的玩具陪孩子玩。孩子長大了以后買書也是這樣,我買故事書,他買回來的都是科普書、人物傳記這類的。
慢慢我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更喜歡她爸爸買的玩具和書。后來我仔細觀察,孩子的思維比起我來,更偏向于理性思維,平常做事這樣,學習也這樣。想明白之后,我稍微有一些些慶幸,幸虧她爸爸無意中挖掘了孩子的強項,發(fā)揮了孩子的優(yōu)勢。這才能使得孩子更自在地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成長。
后來,我家就有一個習慣,小事都是娘倆商量,大事像要不要學競賽、高考什么專業(yè)、出不出國等,孩子反倒是不自覺地找爸爸商量,她覺得爸爸和她想的更接近。
3.性格互補
我比較膽小謹慎,偏傳統(tǒng)、偏保守。爸爸就大膽、放得開很多。
我家孩子四升五暑假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家在上海,暑假的時候他家小朋友打電話說"妹妹特別想姐姐",剛好那個假期我們沒什么安排,我家孩子就想去上海,我說等下次找個出差機會送你,但是出差機會一時半會兒沒找到。她爸爸就問她:"現(xiàn)在夕發(fā)朝至,火車直達,路上你不和陌生人說話,自己看好東西,敢自己坐火車去嗎?"孩子說:"敢。"兩人一商量,就買了去上海的火車票。
那時候孩子自己沒有手機,她坐火車那一晚上,我?guī)缀鯖]睡著,想象各種困難出現(xiàn)的情況。她爸爸卻坦然的很,說:"你不放她出去,什么時候就能自己闖蕩了?"
事實表明,我擔心確實是多余的。孩子安全到達了上海,并且獨自返回北京。后來孩子高中、大學期間,和同學去泰山、爬華山,都是他們自己規(guī)劃、自己安排,來去自如。
要完全依著我,孩子可能很難這么放得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