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21 16:20:38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是怎樣的?
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繁,民不聊生。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zhàn)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9.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
10.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這樣寫的目的?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內容?
如此包括漁人自己發(fā)現桃花源的經過,村中人的生活情況,以及他歸途中作記號的事。
12.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述一下這個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②社會環(huán)境安寧、民風淳樸。③百姓生活富足、和樂。
五、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態(tài)度)
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
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編輯推薦:初中文言文重點篇目考點整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