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2-14 17:18:04
我們每人出一分錢,搭船到甘棠湖里的煙水亭去乘涼。這煙水亭建筑在象杭州西湖湖心亭那樣的一個小島上,四面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陸。這小島面積不及湖心亭之半,而樹木甚多。樹下設竹榻賣茶。我們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面水光艷艷,風聲獵獵,九十度以上的天氣也不覺得熱。有幾個九江女郎也擺渡到這里的樹蔭底下來洗衣服。每一個女郎所在的岸邊的水面上,都以這女郎為圓心而畫出層層疊疊的半圓形的水浪紋,好象半張極大的留聲機片。這光景真可入畫。我躺在竹榻上,無意中舉目正好望見廬山。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概就是這種心境吧。預料明天這時光,一定已經(jīng)身在山中,也許已經(jīng)看到廬山真面目了。
三、廬山面目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只疑云霧里,猶有六朝僧。”(錢起)這位唐朝詩人教我們“不可登”,我們沒有聽他的話,竟在兩小時內(nèi)乘汽車登上了匡廬。這兩小時內(nèi)氣候由盛夏迅速進入了深秋。上汽車的時候九十五度,在汽車中先藏扇子,后添衣服,下汽車的時候不過七十幾度了。赴第三招待所的汽車駛過正街鬧市的時候,廬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不過他們看見了我們沒有“乃大驚”,因為上山避暑休養(yǎng)的人很多,招待所滿坑滿谷,好容易留兩個房間給我們住。廬山避暑勝地,果然名不虛傳。這一天天氣晴朗。憑窗遠眺,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陰蔽日;遠處崗巒起伏,白云出沒。有時一帶樹林忽然不見,變成了一片云海;有時一片白云忽然消散,變成了許多樓臺。正在凝望之間,一朵白云冉冉而來,攢進了我們的房間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來共;但我猶未免為俗人,連忙關窗謝客。我想,廬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窺見,就為了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
廬山的名勝古跡很多,據(jù)說共有兩百多處。但我們十天內(nèi)游蹤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徑、天橋、仙人洞、含鄱口、黃龍?zhí)丁觚執(zhí)兜忍幎。夏禹治水的時候曾經(jīng)登大漢陽峰,周朝的匡俗曾經(jīng)在這里隱居,晉朝的慧遠法師曾經(jīng)在東林寺門口種松樹,王羲之曾經(jīng)在歸宗寺洗墨,陶淵明曾經(jīng)在溫泉附近的栗里村住家,李白曾經(jīng)在五老峰下讀書,白居易曾經(jīng)在花徑詠桃花,朱熹曾經(jīng)在白鹿洞講學,王陽明曾經(jīng)在舍身巖散步,朱元璋和陳友諒曾經(jīng)在天橋作戰(zhàn)……古跡不可勝計。然而憑吊也頗傷腦筋,況且我又不是詩人,這些古跡不能激發(fā)我的靈感,跑去訪尋也是枉然,所以除了乘便之外,大都沒有專誠拜訪。有時我的太太跟著孩子們?nèi)び奶诫U了,我獨自高臥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樓上,看看廬山風景照片和導游之類的書,山光照檻,云樹滿窗,塵囂絕跡,涼生枕簟,倒是真正的避暑。我看到天橋的照片,游興發(fā)動起來,有一天就跟著孩子們?nèi)ぴL。爬上斷崖去的時候,一位掛著南京大學徽章的教授告訴我:“上面路很難走,老先生不必去吧。天橋的那條石頭大概已經(jīng)跌落,就只是這么一個斷崖。”我抬頭一看,果然和照片中所見不同:照片上是兩個斷崖相對,右面的斷崖上伸出一根大石條來,伸向左面的斷崖,但是沒有達到,相距數(shù)尺,仿佛一腳可以跨過似的。然而實景中并沒有石條,只是相距若干丈的兩個斷崖,我們所登的便是左面的斷崖。我想:這地方叫做天橋,大概那根石條就是橋,如今橋已經(jīng)跌落了,我們在斷崖上坐看云起,臥聽鳥鳴,又拍了幾張照片,逍遙地步行回寓。晚餐的時候,我向管理局的同志探問這條橋何時跌落,他回答我說,本來沒有橋,那照相是從某角度望去所見的光景。啊,我恍然大悟了:那位南京大學教授和我談話的地方,即離開左面的斷崖數(shù)十丈的地方,我的確看到有一根不很大的石條伸出在空中,照相鏡頭放在石條附近適當?shù)牡胤,透視法就把石條和斷崖之間的距離取消,拍下來的就是我所欣賞的照片。我略感不快,仿佛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商業(yè)廣告的當。然而就照相術而論,我不能說它虛偽,只是“太”巧妙了些。天橋這個名字也古怪,沒有橋為什么叫天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