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1-04 18:49:03
22.本文中的“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都描寫了老人與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
【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考生要根據(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
A.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乃:竟然/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乃:竟然。
B.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無論:不用說,更不必說/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要:通“邀”,邀請。
C.問如今是什么朝代.是:表判斷/我曾經(jīng)懷疑這句話.是:這句話。
D.但是沒有實現(xiàn),他不久就病死了.尋:不久/如果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入:在國內(nèi)。故選:C。
(2)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
平:平坦.曠:開闊;寬闊.屋舍:房屋.儼然:整齊的樣子.之:這.屬:類.句子翻譯為: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
(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主旨的能力.《桃花源記》中通過描繪桃花源美景和民風民俗表現(xiàn)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再借漁人“太守”尋找桃花源未果,說明這種理想在當時是無法實現(xiàn)的,與“出世”和“入世”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如果要說,也只能是“出世”的思想.故選:A。
(4)崩潰考查分析作者寫作目的能力.分析寫作目的要了解文章主旨,“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是寫桃花源內(nèi)生活的安定幸福,“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是寫滁州百姓和太守一同出游的情形.《桃花源記》是用桃源民風表達了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醉翁亭記》用“滁人出游”場景寄托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情懷。
答案:(1)C(2)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3)A(4)《桃花源記》用桃源民風表達了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醉翁亭記》用“滁人出游”場景寄托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情懷!军c評】詞類活用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前(復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焉(不復出焉):兼詞,“于之”,即“從這里”。志(處處志之):名詞作動詞,做標記。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語(此人語(yu第四聲)云):名詞作動詞,告訴。通假字:“要”通“邀”,邀請(不屬于150實詞范圍內(nèi))。具:通“俱”,完全、詳盡。
編輯推薦: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整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