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碧月風荷 2013-04-09 16:15:43
Ⅰ、考試性質
初中畢業(yè)數學學業(yè)考試是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數學課程標準》)進行的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科的終結性考試?荚囈欣谌尕瀼貒医逃结槪七M素質教育;有利于體現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數學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數學學業(yè)考試命題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特點、數學背景和生活經驗編制試題,面向全體學生,使具有不同認知特點、不同數學發(fā)展程度的學生都能正常表現自己的學習狀況。學業(yè)考試要求公正、客觀、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通過初中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所獲得的發(fā)展狀況。
、颉⒚}依據
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數學課程標準》)及本考試大綱。《2013年恩施州中考工作實施方案》和我州初中數學教學實際,力求反映考生真實的學業(yè)水平,發(fā)揮評價對初中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以促進全州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命題原則
⒈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有利于促進數學教學,全面落實《數學課程標準》所設立的課程目標;有利于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高中階段學校綜合有效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狀況。
、仓匾晫W生學習數學“四基”的結果與過程的評價,重視對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性評價,重視對學生數學認識水平的評價。
、丑w現義務教育的性質,命題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⒋試題的考查內容、素材選取、試卷形式對每個學生而言要體現其公平性。制定科學合理的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現形式。
⒌試題背景具有現實性。試題背景應來自學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現實,符合學生所具有的數學現實和其他學科現實。
、对嚲淼挠行浴jP注學生學習數學結果與過程的考查,加強對學生思維水平與思維特征的考查。
中考試卷要有效發(fā)揮選擇題、填空題、計算(求解)題、證明題、開放性問題、應用性問題、閱讀分析題、探索性問題及其它各種題型的功能,試題設計必須與其評價的目標相一致。試題的求解思考過程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活動方式,如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等。
Ⅳ、考試內容與目標要求
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考試內容
數學學業(yè)考試應以《數學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四大學習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容為依據,主要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體驗和基本思想。
1.關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了解數的意義,理解數和代數運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夠合理地進行基本運算與估算;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數運算、代數模型及相關概念解決問題。
能夠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幾何對象的有關性質;能夠使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幾何對象的大小、位置與特征;能夠在頭腦里構建幾何對象,進行幾何圖形的分解與組合,能夠對某些圖形進行簡單的變換;能夠借助數學證明的方法確認數學命題的正確性。
正確理解數據的含義,能夠結合實際需要有效地表達數據特征,會根據數據結果做合理的預測;了解概率的含義,能夠借助概率模型或通過設計活動解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2. 關注“數學活動過程”
包括數學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思維水平,對活動對象、相關知識與方法的理解深度;從事探究的意識、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活動獲得數學猜想,并尋求證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當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數學的思考過程。
3.關注“數學思考”
學生在數感與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意識、推理能力、應用數學的意識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其內容主要包括:
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夠使用符號表達數量關系,并借助符號轉換獲得對事物的理解;能夠觀察到現實生活中的基本幾何現象;能夠運用圖形形象地表達問題、借助直觀進行思考與推理;能意識到做一個合理的決策需要借助統(tǒng)計活動去收集信息;面對數據時能對它的來源、處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測性結論做合理的質疑;能正確地認識生活中的一些確定或不確定現象;能從事基本的觀察、分析、實驗、猜想和推理的活動,并能夠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已的觀點。
4.關注“解決問題能力”
能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邏輯地與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識。
5.關注“對數學的基本認識”
形成對數學內容統(tǒng)一性的認識(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不同數學方法之間的相似性等);深化對數學與現實或其他學科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認識等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