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合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4-03-13 11:09:30
6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篇演說,是對人類先賢的崇高禮贊,對思想與人格力量的熱情頌揚,也是對人類社會永遠需要的正義的吶喊、對良知的呼喚。
演說一開始,雨果就用“巨星隕落”來評價伏爾泰在人類歷史上的非凡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爾泰生活的時代及其世紀性的貢獻。“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他行使過一個職能,他完成過一項使命。”這句話蘊涵著豐富的意義。首先,“一個世紀”指他所處的那個風(fēng)云激蕩的法國18世紀,這是“登峰造極的君主政體和曙光初現(xiàn)的革命年代”,“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最初的微光”。“搖籃”“靈柩”“深淵”“曙光”這些詞語極其生動地概括了法國18世紀的歷史特點。其次,見證了這個偉大時代的伏爾泰,他所行使的職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正是這一點,使他成為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師。越是偉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毀譽:“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過去”象征著黑暗與邪惡,“未來”意味著正義與光明。伏爾泰所受的極端毀譽,正反襯出他與黑暗的勢不兩立,他對世人的啟蒙碩勛(“啟蒙”的西文原意,就是帶來光明)。雨果對伏爾泰的這些精彩評價,馬上激起了聽眾的共鳴,贏得贊同的掌聲。
隨后,演說的基調(diào)暫趨平穩(wěn),雨果開始帶領(lǐng)人們具體地回顧歷史。他從“大革命前,社會的建筑是這樣的”說起,概要分析了當(dāng)時法國社會的階級狀況(三級等級制度)以及宗教的殘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慘。正是面對這股巨大的丑惡力量的聯(lián)合,伏爾泰“獨自一人”開始了戰(zhàn)斗。而他應(yīng)戰(zhàn)的武器,就是那支如椽巨筆(“筆”寓示伏爾泰的歷史貢獻主要在其思想方面)。雨果用了一連串的排比,歌頌這場戰(zhàn)爭的偉大意義:“是思想反對物質(zhì)的戰(zhàn)爭,理智反對偏見的戰(zhàn)爭,正義反對非正義的戰(zhàn)爭,被壓迫者反對壓迫者的戰(zhàn)爭,是仁慈的戰(zhàn)爭,溫柔的戰(zhàn)爭。”這里的每一句評價,都富有耐人尋味的含義,“思想”“正義”“反壓迫”等詞,都蘊涵著啟蒙運動的精神實質(zhì),即“把人的尊嚴賦予黎民百姓”。伏爾泰的貢獻,不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還包括他積極投身于現(xiàn)實的、為一個個受迫害者辯護的具體斗爭:“他為西爾旺和蒙巴伊而斗爭,如同他為卡拉斯和拉巴爾斗爭;他承受了一切威脅,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正是思想啟蒙與現(xiàn)實關(guān)懷,成就了伏爾泰的偉大。
偉人的偉大之處,不僅在其豐功偉績,更在其非凡人格。演說的后半部分,雨果又專門禮贊了伏爾泰“睿智的微笑”。這微笑,“蘊涵有哲理的憂傷”,又“含有黎明的曙光”。微笑,是對憤怒情緒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塵囂之后的寬恕與安詳。對權(quán)貴與壓迫者的嘲笑、譏諷,是比對手站得更高的俯視、輕蔑;對弱者與被壓迫者的微笑、安撫,是最為真摯的仁慈與博愛。憂傷,也許來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獨,來自對改造社會與人心之艱難的體悟;但“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濟世情懷,終究使他把一生獻給了人類的解放事業(yè)。于是,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義,仁慈和誠實”,把迷信和丑惡照得透亮,從而催生出平等、博愛、理智、和平等人類永恒的精神追求。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