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合 作者:碧月風荷 2011-07-28 18:14:37
《父與子》描寫的是父與子沖突的主題。這一沖突在屠格涅夫筆下著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扎羅父與子
夫代表了19世紀60年代的年輕一代——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當然,在對待年輕人的態(tài)度上,父輩中的人們態(tài)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較溫和,希望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zhí)己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于懷。父與子的沖突在廣義上表現(xiàn)為巴威爾和巴扎羅夫之間的對立,由此,在巴扎羅夫身上塑造了時代“新人”的形象。父親的最大成功就是兒子超過了自己。
人生的路上多了一個同伴,也多了一個摯友。父親從此再不孤獨,父子倆一同匆匆趕路,一同去走人生之路。這是一條或許曲折或許平坦的人生之路。當父親有了困難時,第一個想起的是兒子,當兒子有了困難時,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自己的父親。兒子小時父親是他的呵護神,兒子大時父親是他的智囊和參謀;兒子小時是父親的開心果,兒子大時是父親的頂梁柱。父親因為有了兒子,兒子因為有了父親可使兩人曲折的人生路程變得平坦,平坦的路程變得更加順暢,父親因此有了加力器,兒子有了航標燈。都說兒子是父親的未來希望,其實也是父親生命的延續(xù)。父親因為有了兒子,而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沒有了后顧之憂,兒子因為有了自己的父親,對未來生活更加自信,高高揚起生活的風帆。父親是兒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兒子做事的參謀,也是兒子遠行的后方;兒子是父親的未來,自己未竟的事業(yè)就在兒子身上。兒子需要父親照顧的時候,那是因為兒子還小,父親需要兒子照顧的時候,那是因為父親已老。兒子小的時候,眼中的父親是天下最能的人,是英雄;等兒子長大了,眼中的父親總是那么傳統(tǒng),很保守。等兒子快老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父親是那么英明,自己有很多不如父親的地方。世俗的眼光總歸是世俗的眼光:三十歲之前看父敬子,而三十歲之后是看子敬父。父親有父親的優(yōu)勢,有經(jīng)驗,老道;兒子有兒子的優(yōu)點,有朝氣,創(chuàng)新。父親的成功不一定是兒子的成功,而兒子的成功就是父親的成功,父親的最大成功就是有一個超過自己的兒子。每一個做父親的都是在自己父親的陪伴下,走完自己的前半生;而自己的后半生則是在自己的兒子陪伴子,這是一條永不間斷的人類繁衍的鏈條。家族是這樣發(fā)展,民族是這樣振興,人類是這樣生息。兒子總是在父親的陪同下走好他的前半生,父親總是在兒子的陪同下走完他的后半生。當父親做成功了一件事,人們會說:“那是由于父親的經(jīng)驗豐富,”當兒子做成功了一件事情,人們還會說“那是由于后生可畏,年輕有為”。如果父親做失敗了一件事情,人們會說:“那是廉頗老矣。”如果兒子做失敗了一件事情,人們會說:“還太年輕,不成熟所至。”
人生的旅途總是要伴隨著成熟和稚嫩、歡樂和懊惱、成功和失敗,之所以這樣才使得人生更加神秘和豐富多彩。
其實,父與子原本就是一個人,兒子是父親的裂變,兒子是做父親沒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兒子會為有一個成功的父親而自豪,父親會為有一個成功的兒子而驕傲!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