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度教育社區(qū) 作者:—— 2010-04-26 11:00:03
成語是經(jīng)過千百年錘煉的,怎敢向成語說“不”?我是指,巧妙地在成語中間增添一個“不”字,使得表意更精確,詞義更嚴謹,語言更幽默,更符合辯證法。
“崇洋媚外”,崇拜外國一切事物,向外國人獻媚討好,是絕對的貶義詞。這在“文革”年代反帝批修中使用頻率極高。改革開放以來,國門大開,引進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設備,采取“拿來主義”態(tài)度很正確,給古老封閉的中華大地帶來勃勃生機。但近年來有人認為“進口東西樣樣好,外國月亮夜夜圓”。一副幽默對聯(lián)對此評議中肯:“拿來,拿來,帶一點‘崇洋’無所謂;慎用,慎用,沾半分媚外是問題。”聯(lián)語充滿著辯證觀點,寫得很有些水平。我們是否可以向成語添個“不”字,改作“崇洋不媚外”呢?這樣頗有君子風度,且合中庸之道。
“好(hào)酒貪杯”,爛醉如泥的酒鬼令人厭惡。而古人對飲酒卻很講究分寸。“酒,所以行禮、養(yǎng)性、命歡樂也,過者為患,不可不慎”(三國·魏·王肅《家誡》)。民間諺語說得對:“好菜莫過食,美酒不過量。”至于“惡酒如惡人,相攻劇刀箭”(蘇軾《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神榻夜方醒書其壁》),劣酒更不可貪杯。鄙人年近古稀,平生愛斟酌斟酌,年輕時“酒逢知己千杯少”;四十不惑后定下宗旨:“好酒不貪杯”,從此再沒有酩酊醉倒過,也算經(jīng)驗之談。如果飲者能做到“好(hǎo)酒不貪杯”,那又高上一個層次了。
巧向成語添“不”字,有多種情況:一是說老實話,果如其言。如“畫餅不充饑”,語出《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望梅不止渴”也屬同類,不切實際的空想聊以自慰,畢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還有“無功不受祿”,語出《詩經(jīng)·魏風·伐檀序》:“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也。”二是說話做事有分寸,適可而止,留有余地。如“矯枉不過正”,“得意不忘形”,“一網(wǎng)不打盡”,“謀財不害命”,“喧賓不奪主”,“爭強不好勝”等。三是特立獨行,有主見,敢堅持。如“人言不可畏”,“人云不亦云”,“少見不多怪”,“見利不忘義”,“見異不思遷”,“爭先不恐后”等。四是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別開生面。如“玩物不喪志”,愛好雖然廣泛,卻不影響自己的上進心。“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不受外界干擾浸蝕,有“入污泥而不染”之意。再如“班門不弄斧”,“瞻前不顧后”等。還有“另類”,如“良藥不苦口”,語出《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口而利于病”,今天的“糖衣藥片”就不苦口。而“博古不通今”,指那些“食古不化”,死啃古書的呆子。
誠然,我們強調(diào)巧用“不”,要富有彈性,恰到好處,錦上添花,千萬不可亂向成語增添“不”字。請記住:“畫蛇不添足”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