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09-11-11 15:56:53
摘要:一位省重點中學高二的女學生告訴記者,班級63名學生中有手機的學生占90%以上,誰要是沒手機一定會被視為另類。寒假到了,一些同學如果成績好還能讓自己的手機更新?lián)Q代。同學們得到手機后,都…… |
目前中小學生中擁有手機的人數(shù)不斷增長,在方便家長與學生聯(lián)系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新問題:手機成了多種功能的集合體,既當通訊工具,也當玩具。一些學生用手機發(fā)短信、聊天、玩游戲、上網(wǎng)……隨著寒假的到來,一些中學生開始大煲手機粥,頻發(fā)短信,手機話費量更是噌噌漲。
專家認為這是典型的手機依賴癥。
一晚發(fā)100條短信、一聊一小時、月花費上百元———學生話費高不心疼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部分家長是為了方便接送和緊急聯(lián)絡(luò)才給孩子買手機。還有些家長是因為孩子考試成績進步,作為獎勵送給孩子手機。但是,家長隨后發(fā)現(xiàn),手機買來后,煩惱也隨之而來。
一些家長說,與孩子通過手機進行聯(lián)系的情況并不多,上課時不敢打,一般是放學后準備接送孩子補課時,或者孩子到家后跟父母報平安時才打打手機。此外,都是孩子利用手機與同學交流。一位初三男生的家長告訴記者,放寒假后,孩子每天補課到晚上9點,到家后與自己話不多,可一進自己房間后就開打手機,一打一小時,沒完沒了。放假半個月來,100元的話費就用完了,還讓我們再交50元話費。還有一位家長說,她到朋友家做客的兩小時,朋友家正在讀初四的男孩手機也打了兩小時!家長不理解,煲電話似乎是女人、女生的專利,怎么一個大男孩也開始磨嘰了呢?
一位省重點中學高二的女學生告訴記者,班級63名學生中有手機的學生占90%以上,誰要是沒手機一定會被視為另類。寒假到了,一些同學如果成績好還能讓自己的手機更新?lián)Q代。同學們得到手機后,都是先研究發(fā)短信、玩游戲的功能,然后快速付諸實踐,互相發(fā)有意思的短信、笑話等。上學時,盡管課業(yè)繁重,晚上到家一般要8點以后,但絕不會影響發(fā)短信,一晚上發(fā)送短信50條不在話下。有時一條短信就兩個字“在嗎”。寒假到了,大家彼此想念,又有閑時間,打手機就多了,估計她的話費也得漲。哈爾濱市第六中學李冬梅老師告訴記者,現(xiàn)在,有的學生使用手機的水平相當高,小手指特靈話,比在電腦鍵盤上盲打快多了,一晚上能發(fā)100多條短信,“嗖嗖”中10元錢就沒了,對于費用,孩子們沒有“感覺”,反正父母掏。
寒假過去半個月,學生交給父母的手機話費賬單上顯示:費用直線上升。據(jù)了解,通常家長給孩子每月的話費在50-100元之間。但對于一些中學生來說遠遠不夠,有的一個月話費要200元,其中僅短信就要上百元。寒假期間,話費比平時還要高出一半。某市重點中學一個高二女生,每月家長給100元話費,自己還要從壓歲錢和零花錢中再掏100元才夠。還有的學生寧可不吃午飯,也要省下錢來補給手機的空缺。還有的中學生處朋友后,男同學開始替女朋友交話費。這筆不菲的支出讓不少父母撓頭。
摸不到手機、收不到短信心發(fā)慌———“機不離手”得心病
“平時明知沒有短信或來電,我也會下意識地翻出手機看一下。”初三學生小剛告訴記者。有著與小剛一樣感覺的中學生不在少數(shù),眼下,“機不離手”的學生越來越多。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在增高。同學大都有手機,所以聯(lián)系起來更方便快捷。學習上遇到問題時,忘記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等,馬上會抓起手機問同學,所有疑問幾分鐘內(nèi)就能搞定。他們也想控制通話時間,可對方一句“怎么了,心疼錢了?”的問話會讓自己很沒面子,只好聊下去,F(xiàn)在,中學生課業(yè)負擔重,心理壓力大,跟父母溝通起來難,所有都愿意跟同學聊天,緩解一下。一些同學說,放寒假后,同學不常見面又有點空閑,于是,短信量增大。而與好友互發(fā)短信,哪怕是“干嘛呢?”這樣的一句問候,也感覺到是有人在關(guān)心自己,能感覺到溫暖。因此,一些同學將發(fā)送短信和打手機視為正常的情感溝通,他們認為這樣做對學習的影響不大。但一些學生也表示,要是一整天收不到幾條短信,心里就發(fā)慌,寫作業(yè)也不安心,所以常常有事沒事就把手機拿出來看看。有時還因為好朋友沒及時回復(fù)短信而暗自生氣。
但家長卻不認同孩子的說法。一位家長說,最煩孩子打手機,沒完沒了,一說就一小時,特別羅嗦,聽上去,都是跟學習無關(guān)的事兒。最可氣的是,有時還在手機中幫同學分析跟男朋友相處之道!耽誤學習不算,浪費的時間都不如睡一小時有價值。家長要不停地過去督促,雙方才能有所收斂。為了同樣的一件小事,讀初三的小強10分鐘之內(nèi)連續(xù)收到一名同學的三次電話。對此,小強的媽媽非常不理解,也很生氣,她說,手機放在書桌上,一會兒嘟嘟響一下,來條短信。一會兒同學來個電話說點事兒。解題思路斷了,學習能不分心嗎?短信、聊天還耽誤孩子參加其他娛樂活動,到戶外運動一小時不比打手機更好嗎?一位曾主動給孩子買手機的初四學生家長說,在偷偷查看孩子手機記錄時發(fā)現(xiàn)孩子竟然在上課時間發(fā)短信,一氣之下沒收了手機。
哈市第六中學李冬梅老師告訴記者,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作為老師,也不希望學生上學帶手機。但老師會開通一些,要求學生只要上課不開機,就不干預(yù)。但對缺乏自控能力的學生,在上課時發(fā)短信、玩游戲的,一旦發(fā)現(xiàn),老師馬上會沒收,然后讓學生家長到學校取走手機。但有些家長為了聯(lián)絡(luò)孩子方便,或經(jīng)不起孩子磨,很快就會把手機還給孩子。
專家:學生手機依賴癥要引起社會關(guān)注
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離開手機就心慌的現(xiàn)象,有專家認為,這屬于典型的手機依賴癥。
“手機依賴”是指使用手機(短信息)作為其人際互動主要手段的群體,存在強烈的、持續(xù)的需求感和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手機依賴”的表現(xiàn)隨處可見:總把手機帶在身邊,否則就心煩意亂;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會感到不適應(yīng);當手機無法連線網(wǎng)絡(luò)、收不到信號時,會產(chǎn)生焦慮和無力感,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經(jīng)常下意識尋找手機,不時掏出查看等等。
心理學博士張大生認為,長期處于手機依賴的學生長大后可能由于不喜歡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而導致社會性退縮。同時,利用手機尋求幫助來解決學習中的困難,選擇這種捷徑不可取。學生時代,是培養(yǎng)獨立完成學業(yè)、破解難題,為今后工作、生活積極積累經(jīng)驗的時期,輕言放棄怎么能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呢?家長可以滿足孩子們正常的生活、學習、娛樂需求,但對于手機這樣購買、使用都需付費的物品,購買前就要讓孩子明白,只有通過自己勞動掙來的報酬才能真正為我所用的獨立意識,要懂得節(jié)省開支。
張大生提醒家長,手機剛剛興起十多年,它的安全性還無從考證,手機是否輻射難以考證,但在沒有結(jié)論前,家長要給于重視,為健康著想,應(yīng)讓學生盡量減少使用手機。張大生說,社會越來越開放,科技產(chǎn)品絢麗登場,學生們對新產(chǎn)品充滿好奇,想觸摸的心態(tài)很正常。關(guān)鍵是,怎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讓他們在與新生事物接觸時懂得揚長避短、為我所用,這需要全社會的責任心,更需要全社會的智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