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7 10:09:52
新華社天津2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那么,正月十五,為什么要吃元宵呢?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元宵俗稱“湯圓”“湯團”或“圓子”“團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大約形成于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jié)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xiàn)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里面有“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民俗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lián)想到一輪明月掛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