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08-05-19 10:06:40
第一、勞逸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shù)男菹、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chǔ)。玩的時候就痛快玩,學的時候就認真學,學習和玩耍一定要分開。我從小就愛玩,但是一旦開始上課了就專心致志的聽課,一旦開始寫作業(yè)了就一心一意的寫作業(yè),一點也不要想著玩的東西。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
第二、多問問題。有的同學基礎(chǔ)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于向人請教,結(jié)果是郁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所以,一定要多問。當然,問問題也是有學問的,不能見著不會的就會,這不叫勤學,而叫懶惰。遇到問題,必須有自己思考的過程,實在不懂,再去問老師和同學。問問題,也不能問“這個題怎么做?”,而是要問“為什么這樣做?”。這樣,把不懂的地方要弄懂,學習別人的思考方法,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P>
第三、用“腦”學習。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guān)鍵還在于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F(xiàn)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diào)用腦筋聯(lián)想的作用?梢姡绻茏龅郊芯,發(fā)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第四、高效“聽課”課前一定要有預習,不必太細,只要課本上講的內(nèi)容、重點大致在心里有個數(shù),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另外,記筆記也是有學問的,不能夠什么都記,這樣有時候會因為忙著記筆記而沒有聽見老師講的最重要的知識點。因為有預習,所以知道老師講的什么是書上有的,什么是書上沒有的。書上有的當然不用記,或者可以課后補充筆記,老師講的樹上沒有的,一定要記下來。記得時候,也可以發(fā)明一些自己明白的符號,來簡化筆記,課后再進行補充。
第五、高效“做題”。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后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并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然后再舉一反三。對于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最后再準備一個錯題本,把所有做錯的題都記在上面,隨時復習,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第六、快樂心情。人的情緒是影響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tài)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第七、注意整理。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yè)和資料有規(guī)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可以說,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最后,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zh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chǎn)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后,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yè)和前途?梢姡谥袑W階段就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對人一生的發(fā)展都大有益處。
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提高學習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jīng)驗是可以借鑒的,但必須充分結(jié)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nèi)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對于自身的優(yōu)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